第2课星罗布棋的氏族部落.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5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2课星罗布棋的氏族部落.ppt

第2课星罗布棋的氏族部落.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氏族公社繁荣时,种稻植粟烧陶器。南河姆渡北半坡,居住草房穿兽衣。氏族母系到父系,大汶口显财归私。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处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从距今7000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半坡聚落半坡遗址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半坡人主要吃什么?他们是怎样获得食物的?他们住在哪里?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半坡氏族已经掌握了房屋建筑技术,过上了定居生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人在农业上已经大量的种植粟。半坡人以农业为主,还兼有饲养等其他行业。半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生产力大大进步了。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人面鱼纹彩陶盆用途:汲水工具文物描述:高46.2厘米,在其腹部两侧的环耳处系绳,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因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于水中;注满水后,重心移到瓶的中下部,瓶口就朝上直立起来。二、河姆渡聚落(1)河姆渡聚落为长江流域的代表。(2)工具制作中的骨器制作技术。(3)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4)适合湿热地区的干栏式建筑。河姆渡氏族生活在适合水稻生长的多水的潮湿地带。在河姆渡遗址最下层的较大面积范围内,普遍存在稻谷遗存,有的地方稻谷、稻壳、茎叶交互混杂,形成0.2~0.5米厚的堆积层。经鉴定,河姆渡出土的水稻属人工栽培稻,有粳稻和籼稻两个品种。距今7000年左右,中国的农业已形成北方粟作农业和南方稻作农业两大系统,河姆渡文化的稻作农业已有一定的发展水平。另外,河姆渡遗址出土有木杵,和臼配套使用给水稻脱壳。河姆渡人用杵臼这些证明原始居民在六七千年前已结束茹毛饮血时代。杵臼的使用为后来石碓、水碓的发明奠定基础。4-1)稻作农业4-2)干栏建筑4-3)划浆行舟4-4)崇鸟敬日骨耜(翻地农具)河姆渡氏族生活在多水潮湿的地区,这一地区的土质比较松软,盛行使用材料来源方便、制作简单的骨耜来翻地。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很多,均用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加工制成,使用时在骨耜正中的浅槽处安装长木柄,再用藤条绑紧木柄头。用骨耜翻地,可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地力,延长土地可供种植水稻的年限。骨鱼镖——叉鱼工具剔刺纹罐、指甲纹壶几何纹罐、钵猪纹黑陶钵河姆渡人的生活河姆渡史前遗址7000年前的人河姆渡大汶口文化是黄河下游的一支重要的原始文化,是我国考古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泰山大汶口遗址于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6100—4600多年的历史,出土了万余件文物。其中最多的是陶器,有用火烧饭的炊器,喝水用的饮器和盛器等;在颜色上有灰陶、白陶、黑陶、彩陶、红陶、褐陶等;造型独特,色泽鲜艳,图案布局严谨,线条流畅明快,技艺娴熟高超,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先人们的高度智慧和文明,成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大汶口夹砂红陶猪形陶穿孔玉斧淡黄色。体扁平,顶部微呈弧形,两边斜直,刃部较宽,两面刃,较锋利。顶端一圆形穿孔,两面钻透。四边较薄,中间较厚,通体磨光。制作精美,无使用痕迹,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墓葬出土。现藏山东省博物馆。陶鬶是大汶口陶器中的精品,既是远古人常用的酒器,也是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典型器皿。远古人运用形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三足鼎立的稳定性原理为基础,结合乳房哺育之意,创出三个袋型锥足;联想鹿背斑点,雕塑其背腹。而鬶颈、鬶口模仿鸟首,象征昂首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提梁模仿交织在一起的藤蔓,以表齐心协力之意。整体结构古朴典雅、协调美观,孕育着远古人崇高的理想,包含着古人的智慧,既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又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彩陶豆,大汶口文化随葬品大汶口陶尊符号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有陶文的陶器,这些陶文与古文字已有相似之处。图为一个合体图画会意字,“炅”(热),太阳在云气之上,云气之下有五峰耸立(一说海水)。可以看出,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由图画符号演进而来,后由史官或巫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表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