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pdf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在金融危机时代又一次得到了印证。由美国次贷危机肇始并于2022年演化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了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为响应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一套全球统一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并希望G20各成员国及地区加快会计准则趋同的步伐,我国会计适时启动了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各项措施。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的最新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一、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几十年来会计专业人士及其他各界的努力,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在许多方面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全面趋同。然而,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在制定准则的程序与机制以及对部分会计事项的处理方面与国际通用会计准则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准则制定机制上的差距中国的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其在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和征求意见范围较为有限。而国际准则的草案都是由委员会成员进行充分讨论,再投票表决,整个过程是公开的,充分考虑了不同组织和个人的意见。因此,与国际准则相比,中国的会计准则或许降低了制定准则的成本,避免了利益各方在制定过程中的争执,但它的权威性却会大打折扣。2.会计处理问题上的差异①有关资产减值方面的规定存在的差异对于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新会计准则规定不得转回,这将使得一些原本就正确计提减值的企业在资产减值恢复时的资产价值得不到真实反映,而且这与国际会计准则以资产负债表来构建整个准则体系显然是不一致的。②企业合并问题存在的差异企业合并过程中有关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选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并一度成为争论的焦点。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纷纷取消权益结合法,采用购买法作为合并会计处理的唯一指定方法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新会计准则却给了权益结合法一定的“生存空间”——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③关联方披露准则上的差异我国新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披露》在定义及披露内容上部分向国际会计准则《关联方披露》趋同,但仍存在一些差异,实质性差异表现在对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是否成为关联方的规定不同。新准则中规定:“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凡是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都是关联方,都应进行披露。二、对策与建议我国当前的特殊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决定了不能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而应在吸收、借鉴其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体现自己的特色。为此,我国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1.构建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理论中最实用的部分,不包括会计思想、会计思想史、不同的会计观点和学派等等(葛家澍,2005)。由于概念框架是制定和评价会计准则的以会计目标为核心的一套相互关联的会计基本概念体系,可以引导前后一贯、内在一致的会计准则的产生,因此,要使各国会计准则趋同,作为制定会计准则的指导思想或原则体系的趋同是十分重要的(汪祥耀,2006)。所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陆续制定出了概念框架:FASB发布了系列《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发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框架》是以FASB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基础形成的;英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发布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是参考IASC的概念框架制定出来的。我国也于1992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会计准则,虽有巨大进步但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下称“基本准则”)作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尽管修订后的基本准则的确比原来的基本准则更加完善也更符合国际惯例,但是两者不管在性质定位上还是结构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基本准则无法替代概念框架,在条件成熟时我国还是要构建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2.促使会计计量模式的趋同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伊尻雄治曾经指出,会计计量是会计活动的核心职能。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也认为,传统地看,初步地看,和会计这个名词最贴切的性质,或者说,会计的本质属性,首先在于会计计量。因为同一种会计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计量方法,将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会计结果,进而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当今国际会计界在计量模式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公允价值,并且普遍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和驾驭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会计准则体系发达和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准。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深化,在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协调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