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课程标准下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原创:新课程标准下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

原创:新课程标准下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女鞋代理www.xielaixie.comiem[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但如何才能很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我结合探究教学法的实验情况,最后在实践中得出结论――要真正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需要我们在教学时注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国论文网[关键词]探究教学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新课程标准[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101-011背景说明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去年教育部根据实验的情况推出一套更适合社会发展对地理教育要求的课程标准,我们称之为《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十分关注高中地理与社会实际结合的程度,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不再像过去那样单单强调“双基”在教学中的地位。新地理课程标准是希望能培养学生积极发现生活问题和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种要求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改变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时时刻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教学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老师活动,而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会自主解决问题为主,老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引导者或者是“工具书”的角色。如何能达到这种转变?要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呢?参考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发现许多国家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教学法。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尝试采取探究教学法。经实践发现,这种方法能较好地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是我开展探究教学的实践与反思。2案例:陆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为了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决定再尝试,《陆地环境》是自然地理的总结章,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相应的知识,拿这节进行探究教学应该比较合理。以下是《陆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总结出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三条规律。2.1教学步骤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本节上课的特色为用讨论――探究教学法上课。教学策略如下:1.引用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各一幅图,并以寻找圣诞树的产地为线索,说明大片的针叶林只出现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总结: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性。2.《活动1》探讨自然带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对比热带雨林带和苔原带两幅图,让学生找出两地景观产生差异性的原因:位置不同,气候不同,植被不同,土壤、水文不同等,产生自然带,并总结自然带的定义。3.《活动2》探讨自然带的分布规律:首先给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气候类型图作对比,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气候类型会产生不同的自然带。然后进行情景设计:学生是环球考察员,要设计一条线路来寻找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应怎样设计,并说明为什么,以及会得到怎样的规律。(学生分组讨论)4.学生发言,根据不同的设计路线,说明原因,归纳出自然带分布的三大规律。5.《活动3》学生根据规律,把老师给出的自然带的景观图与自然带对号入座,设计的情景包括:(1)横穿亚欧大陆;(2)身在不同纬度的山。6.填表总结三种地带的表现形式和主导因素。(第一课时完)2.2教学效果分析1.整节课除了第一部分是老师讲解为主外,其他内容,如发现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三条规律、各地景观的变化与规律的关系的小结等都依靠学生小组讨论,并归纳得出。2.学生在活动时,基本上能通过小组的讨论获得知识点。3.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并有充足的空间想象,所以会有许多答案。因此课堂气氛非常活跃。4.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剩下的探究活动:比较乞力马扎罗山和珠穆朗玛峰,哪座山能看到更丰富的自然景观,为什么?让学生的探究热情坚持到底。通过上面的案例发现,这次探究课是成功的,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有相关的知识积累作为基础,将有助于他们开展课堂的探究活动。同时,情景设计有助于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对比两次试验发现:《内力作用》和《陆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性》都是探究式课堂教学,都能很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3反思通过去年和今年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我总结出一点经验和心得:探究法课堂教学能较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有着许多的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优点:探究法课堂教学的确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后学生仍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推行探究式教学时,应遵循“授之(学生)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原则。根据这个原则,若我们能在实施探究教学时注意总结出一整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不仅包括课内的内容,还应延续到课前、课后,把教学的目标确立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那么我们就能很好地利用以探究式课堂教学为主(当然因为某些章节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原因,探究教学不一定适用,而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