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辅.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1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辅.doc

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辅.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时计划2017年月日星期第课时课题5古诗二首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6个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资源课件课堂结构设计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学习课文总结四、作业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1、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谁知道苏轼的生平?课件出示苏轼的生平简介。抓字眼,明诗意1、指名读古诗。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明确: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3、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吗?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课件)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多诵读,悟诗情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读古诗。回忆学习古诗的步骤: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了解古诗题意: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生交流苏轼的资料。5、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多诵读:(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9、四人小组表演10:、根据诗意分析:看事情不单要看它的内部,还应看它的外部,不仅要看局部,还应看全局。11、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的意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2017年月日星期第课时课题5古诗二首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学生字新词,学会3个生字“鉴”“徘”“徊。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明白诗人借方塘表达的感受。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读书的感受。教学资源课件课堂结构设计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正确、流利地读诗三、想象画面,领悟古诗内涵。背诵古诗五、拓展延伸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古诗,谁来读课题?2、知道作者吗?你知道他的哪些情况?3、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的心里照得亮亮的呢?将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指名多位学生读诗。检查预习情况:(1)这首诗中有3个生字,都认识了吗?指名认读。(2)你能给“鉴”扩上一两个词吗?诗中的“鉴”又是什么意思呢?“徘徊”又怎么理解呢?1、读了这首诗,知道诗中是围绕哪一个事物来写的吗?(板书:池塘)什么样的池塘?2、你说得没错。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尤其是前两行,你能把作者笔下的池塘说具体点吗?3、指名说。(知道为什么说镜子是打开的吗?)4、指名交流。指导朗读前两行。5、同学门,站在这清澈美丽的池塘前,你一定会和朱熹一起询问:为什么池塘这般清澈?你知道吗?(板书:池塘--------清澈),师生引读后两行。6、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1、同学们,《观书有感》是一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千古名句。,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古诗、名言警句?2、师补充。(另一首朱熹的《观书有感》)3、小结: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