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二历史课件 岳麓版选修1 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ppt
上传人:Ma****5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0.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3高二历史课件 岳麓版选修1 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ppt

2013高二历史课件岳麓版选修1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必修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历史意义。2、城村改革,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对外开放及特点。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文化大革命”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扰乱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由经济到政治全面展开,对外开放也从点到面逐步推进,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那么,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改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CONTENTS一、历史背景(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原因(1)“左”倾错误的继续(即“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2)真理标准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前途和命运.2、目的:为了纠正“左”倾错误3、表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意义)。4、结果:肯定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意义: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它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主要内容北京市民欢庆“四人帮”的倒台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你怎样理解两个“凡是”?这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体现,两个“凡是”本身是绝对化和行而上学的,违背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以狭隘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实质是在拥护毛主席的旗帜下,以行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坚持“左”倾错误路线,反对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7年4月,邓小平写给中共中央的信,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部分手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邓小平手迹“实事求是”有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你对此有何看法?遵义会议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依次重要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妥善处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始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称得上是“社会注意时期的遵义会议”。经济领域的改革经济领域的改革经济领域的改革经济领域的改革经济领域的改革经济领域的改革经济领域的改革经济领域的改革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带头签署契约的严宏昌、严俊昌和严立学。凤阳农民联产承包后,欢庆大丰收经济领域的改革经济领域的改革经济领域的改革经济领域的改革经济领域的改革经济领域的改革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1950年6月,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在京举行。毛泽东与民建领导黄炎培(右一)、陈叔通(右二)进入会场。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刘青山,案发前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张子善,案发前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张二人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和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没有被征服,但却在和平环境中利用职权盗用国家资财达171.6272元(旧币,折合人民币170多万元)。他们还勾结奸商,投机倒把,使国家损失达21亿元(旧币)。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举行公审大会,随后河北省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这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召开公审大会(1952年2月10日摄)想一想,党的“十六大”在反腐问题上和以往有何异同同:都坚持彻底的惩治腐败,一旦发现严惩不贷;异:党的“十六大”要求把反腐问题制度化,上升到党的政治任务的高度。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三)政治体制改革必要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民主取代集权、法治取代人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降低领导干部的贪污腐化(紧迫性)。1、前提方向: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同时,积极探索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形式。2、过程: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体制;实行党政分开。原有体制优势部分强化与完善。3、改革模式变化:传统的集权模式——民主模式4、改革的主要任务:教材P1225、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村民自治6、政体改革目标: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