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低年级学生快乐交流能力的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培养农村低年级学生快乐交流能力的策略研究.doc

培养农村低年级学生快乐交流能力的策略研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培养农村低年级学生快乐交流能力的策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交流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流社会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农村孩子的口语交流能力相对薄弱,我们要从农村低年级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交往的自信,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口语交流,使每个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发展。一、发扬民主,促使学生乐于交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执教者应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促使学生敢于交流。1、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1)放下威严,让学生敢说。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自己,取决于他的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所以教师应该放下教师的架子,充分做到课堂上师生的平等,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尤其是教师亲切诚恳的语言和真诚友善的鼓励,会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教学实例]:记得一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我还未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里面议论纷纷,侧耳一听,原来议论的对象竟然是我,“我知道语文老师姓邹。”“有什么稀奇的,我和她还是一个村的呢!”随之,马上有人想从他口中知道我的名字了。当大家看到门口的我,议论声戛然而止,刚才声音最响的几个,都紧张地望着我。于是我笑着说:“老师要感谢你们,因为你们都很关心我、都想认识我,其实我也很想马上知道你们的名字,和你们成为好朋友。”话音刚落,我就发觉刚才紧绷着的小脸露出了微笑。我就请学生作自我介绍,并且自己先带头:“我姓邹,叫***,我最喜欢和小朋友说说话、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让自己永远年轻。”我的介绍不仅消除了师生间的屏障,让学生毫无顾虑地表现自己,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模式,成了一次很好的口语交流训练。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低年级孩子的“无忌童言”若不加以保护,慢慢地就会“金口难开”。因此。平时我注意用放松的表情、自如的心态与学生交往,多用表扬语言,多微笑、注视,多采用点头、肯定手势以及关怀接触等,对学生表示理解、尊重、信任、充满感情。当学生看到老师态度和谐、心平气和、那样容易接触,在课堂上就会畅所欲言,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交流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它包括“听”与“说”两个环节。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更重视“说”,满足于学生“会说”,而忽视了“听”。学生往往也只顾自己说,而没有认真听别人说。其实“听”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重要一环。课堂中只有注意“听”与“说”互动合作,让学生有听有说,有评有议,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才能真正提高交流水平。(1)师生互动促交流。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是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不是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下被动地做出反应。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用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并对交流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实例]:教学《我们身边的垃圾》时,因有了《美丽的小路》、《失物招领》作辅垫,加上平时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对身边的垃圾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于是我就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创设师生互动的交流情境,由老师和一名学生担任主持人,学生们做现场来宾,先交流自己的发现:垃圾是从哪里来的?然后反思生活中处理垃圾的行为,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如被邀请的公园管理员、环保专家,谈谈对处理垃圾的建议,对人们的呼吁等。在此基础上,老师与学生再分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画一画、说一说,进行展示评比,对于好的“点子”,还可向全校学生倡议或寄给上级环保部门,增强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口语交流、师生合作时,要以民主平等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探讨与争论,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作出合理的评判。学生的思维方式才不会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迁移,学生才能真正地自主思维,有了自主思维才能有自主的言语活动。(2)生生互动促交流。生生互动主要的竞争与合作。学生从合作的经验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社交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没有课堂上的合作,学生很难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合作性。口语交流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组合,如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等,用说、问、评、议、比、演等多种方法,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教学实例]:教《我们的画》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带着各自预先准备好的作品,通过自由组合或四人小组的方式,先互相展示作品再说说评评,也可同桌合作完成一幅画,合作介绍图意,再让学生上台说说,最后把画在展台上展出,并评选出“小小画家”和“最佳解说员”等,以激励孩子们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