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201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一)一、1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正确”是指朗读要使用普通话,不读错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颠倒,不吃字,读得字字响亮。“流利”是指朗读在做到正确之后,要速度适中(一般地说,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用快速;平静庄重、沉郁、悲伤的内容要用慢速;说明、交代,感情没有突出变化的地方要用中速),口齿清晰,从容不迫地读,做到词连续,句子间停顿恰当(一般从句子意义与结构两方面来停顿。)。不能一字一拍地读、不能一口气连读下去、不能唱读、不能拖腔拉调。“有感情”是读出不同的语调(就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强调表达效果而在读音上所表现出来的高低、升降的变化)、态度、语气,停顿恰当,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文言文:一般平稳、舒缓、从容和深沉。2背诵3默写二、《咏雪》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③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1④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⑤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2⑥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⑦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的指导1、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留、删、补、替(换)、调。①“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书名、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②“删”,就是删除。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③“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④“替”(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文言词。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⑤“调”,就是调整句子次序。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用法及含义(一)⑴“之”的用法含义1、结构助词的2、(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其格式为:主语(名或代)+之+谓语(动)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音节无实义(不译)4、宾语前置标志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无实义(不译)5、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无实义(不译)6、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他”(他们)、“它”(它们)、“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7、作动词“去”、“往”、“到”⑵“何”的用法含义1、代词什么。为什么。哪里。【与“如”连用,组成“如……何”结构】“把……怎么样?”2副词多么。⑶“也”的用法含义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表陈述】可不译;【表感叹】“啊”;【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呢”。2.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⑷“乃”的用法含义1.副词(1)可译为“竟然”。(2)“才”、(3)“于是”、“就”。2、表判断“是”“本来是”“原本是”3、作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⑸“哉”的用法含义1.助词,表疑问或反问“吗”,“呢”。2助词,表感叹“啊”。⑹“则”的用法含义1.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2.连词,表示条件、假设关系。“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3.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就",或不译。4.连词,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转折】"可是""却";【表示让步】时"虽然""倒是"。5.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就是”“不是……就是”。6.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是""就是"。7.副词,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已经”“原来”“原来已经”。8名词准则,法则。9动词效法。三、《咏雪》1.①举几个聪明机智孩子的事例。②请同学们写出有关写雪或带雪的古诗句,并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