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目光倾听》教案《用目光倾听》教案(精选17篇)《用目光倾听》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与人交往要真诚。2.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3.有感情地这首诗,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重、难点与关键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读题导入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说说你对作者金波的了解。3.质疑:我们老师用耳朵倾听,作者为什么放送“用目光倾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利。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3.说说对下列词语的理解。伴随真诚倾听灿烂千言万语传送照耀4.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些什么。三、再读课文,理解每节诗的内容。1.学生细读课文,说说每节诗的意思。2.指名汇报,老师小结。第一小节:用妈妈的话阐明“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第二小节:说明与别人交流为什么要“用目光倾听”。第三小节:进一步说明目光的重要性。第四小节:讲妈妈的话对“我”的意义,教会“我”生活。四、精读诗歌,体会情感1.作者为什么说“用目光倾听”?请你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细细品读。(1)自读诗歌,抓住重点语句一边读一边体会,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在句子旁。(2)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体会。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3)师生共同归纳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倾听的意思是仔细听,“用目光倾听”就是在与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因为“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只有“用目光倾听”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诚意。因为“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2.读诗歌最后一节,说说你的理解。妈妈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与人交往要真诚。五、感情朗读,升华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情朗读这首诗,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升华自己的情感。六、背诵诗歌,积累语言1.自由背诵。2.男女生比赛背诵。3.小组背诵。七、课堂小结同学们,小诗中的母亲用最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一定愿意真诚与人交往,也一定能做到,是吗?、八、布置作业1.读一读金波的其他诗歌。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九、板书设计用目光倾听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交流真诚与人交往要真诚教后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最大的亮点是关于发现和把握学生独特的体验,并加以正确引导。但是配齐出现的问题也很多,虽然读的时间较多,但是终觉得读缺少一定的目的性,没有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没有更深的打动学生的心灵。如果在教材的处理上更用心,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提炼,这节课的课堂生成会更精彩,更有味道。《用目光倾听》教案篇2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2、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3、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与人交往要真诚,并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教学难点:对一些重点词“倾听”等和重点句子要深入理解,并学会联系实际生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读题导入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谁能说说你对作者——金波的了解。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2、检查学生预习,以及对字词的理解。伴随真诚倾听灿烂千言万语传递照耀二、合作探究(一)理解诗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1、学生自读课文,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说说内容,初步让学生理解“目光倾听”的含义)2、学生说说每节诗的意思,教师小结。第一节:用妈妈的话阐明“用目光倾听”的意思。第二节:说明与人交流为什么要“用目光倾听”。第三节:进一步说明目光的重要性。第四节:讲妈妈的话对“我”的意义,教会我生活。(二)再读诗歌,理解每节诗的内容1、妈妈对作者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2、这句话平常吗?有谁的长辈跟你说过这样的话?3、为什么要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呢?请你读读第二、三小节,看看这里有说明吗?(小结“用目光来说话”。作者是用先总后分的关系加以说明。)4、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