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疆财经大学教案任课教师: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任课班级: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二○○_二○○学年第学期姓名职称总学时54使用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和认知社会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解释现实中的宏观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奠定比较扎实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以及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时分配章次章名学时12国民收入核算613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61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91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616宏观经济政策实践617总需求-总供给模型618失业与通货膨胀619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6总复习3课程教案概貌课程单元教案(单元1)本单元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之间。教学内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GDP的理解第二节GDP相关概念及核算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GDP、NDP、NI、PI、PDI教学难点: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及其含义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对比分析、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开展教学并进行课堂提问、讨论,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设计版面设计:用图表方式清晰展示本章的理论体系、知识点和知识面。内容设计:1、通过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对比分析,引出本章的内容(1节课)2、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有关问题做多层次的介绍;并研究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的概念(1节课)3、研究以下问题: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隐含折算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节课)在授课过程中,对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应反复强调,加深学生的理解。课后阅读材料1.张元鹏《西方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2.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3.(美)斯蒂格利兹《经济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作业讨论题或思考题试述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之间的关系本单元课后小结(含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教学体会等)注:1.一单元为2—3个标准学时2.教学设计指在2—3个标准学时内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含内容及时间安排)。3.单元小结为课后手写;讲师以上(含)为可选项,助教及教员为必选项课程单元教案(单元2)本单元教学目的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流量的循环模型。教学内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总量第五节国民收入循环流量模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如何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教学难点:经济学中有关投资的概念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对比分析、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开展教学并进行课堂提问、讨论,了解学生对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知识的理解以及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流量的循环模型。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设计版面设计:用图表方式清晰展示本节的理论知识点和知识面。内萆杓疲?、详细介绍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结合例题进行讲解;并针对历届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有的放矢的分析。(1节课)介绍收入法及生产法,以收入法为侧重。(1节课)教材中的一些问题的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学生去看课后阅读书的相关内容。3、结合现实,介绍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