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教案(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1.3M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经济学说史教案(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

经济学说史教案(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经济学说史教案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教研室第一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思想经济学说史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并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它们的经济联系是狭窄的,分散的,因此,它们虽然都有自己的经济理论,但是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经济学说,只能叫“西方经济思想”。本篇共两章,重点在第二章。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1、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第一章是经济学的前史,要求学生把握这个历史阶段形成的经济思想在西方经济理论发展中的地位。(2)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古希腊的经济思想;古罗马的经济思想;经院学派的经济思想;2、重点难点:亚历士多德的经济思想、阿奎那的经济思想3、主要教学内容:?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西方经济思想的源头,希腊人在公元前6世纪就开始探讨商品、货币、贸易和生息资本等问题,他们的一些观点成为西方经济学的出发点。古希腊学者大多为思想家。一、古希腊社会概况:古希腊的经济思想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公元前6世纪及以前,二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经济思想又可分为三个阶段来论述:荷马时代、赫西俄德时代和梭伦时代。古希腊在公元前11—8世纪,是荷马时代,这个时期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度时期。古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社会动荡易于产生各种学说。公元前8世纪至6世纪私有制已经完全确立(农具、耕畜、土地等都归各家庭长期使用)。在私有制条件下,很快出现奴隶主和奴隶。奴隶制确立,国家产生。当时希腊由几十个互相对立的国家组成,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强盛的两个国家就是雅典和斯巴达。雅典是希腊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城市共和国)。以雅典为代表所产生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对后来整个西方社会的发展影响极大。当时的雅典基本上属于自然经济,但商品货币经济关系正在缓慢地发展,构成市场经济一般前提的许多因素已经出现,如社会分工、商业和手工业、货币信用、银钱兑换等。雅典是一个比较民主的城市共和国。斯巴达是一个寡头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国家。斯巴达的商业和手工业均不发达,文化落后,长期保持着原始社会的残余,但崇尚武力,经常保持着强大的军事组织,以备对外战争的需要,他极为惧怕雅典的国力强大起来,因为这两个国家一样怀有统治整个希腊的野心。公元前431—404年爆发的战争。战争以斯巴达取得胜利而告终。整个社会进入了的动荡时期。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色诺芬(前430—354年),出身于雅典土地贵族家庭,古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其经济著作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1、财富观。在色诺芬看来,财富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一切有用的事物,也就是事物对人的使用价值,而对人不利的事物就不能算作是财富,甚至可以说它是对所有者的累赘。同一事物对于能知其用途的所有者是财富,对不懂得其用途者便不是财富。他举例说:“一支笛子,对于会吹它的人是财富,而对于不会吹它的人,无异于毫无用处的石头。”但是,不会吹笛子的人如果将它出卖给会吹笛子的人,那么笛子对它新的所有者便构成了财富。因此,色诺芬认为,财富是一种因它而可取得他人利益的事物所构成。在证明货币是否是财富的问题上,色诺芬也是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分析的。他指出,对于不知道货币用途的人,它不是财富,如果货币所有者不知道使用货币的方法,就应该把它从自己的财富中排除出去。货币只有对深知其用途并由此得到利益的人才是财富。此外,还应该注意的是,色诺芬将财富区分为经济的两类,但排斥经济的财富,他主张以主观的满足来表示贫富的差异,而不应以财富的多寡表示贫富的差别。也就是说,贫富不是取决于财富的多寡,而是取决于自己心里是否感到满足。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色诺芬关于财富的观点为后来的效用理论提供了主观的心理分析的基础。2、分工理论:色诺芬强调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他说,波斯王餐桌上的食品之所以无比精美,来源于手艺的精湛,而只有广泛的社会分工才能产生这样的结果。一个人从事多种职业又要把一切做好,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一个人只要从事一种职业,就足以谋生而且会把工作干得更好,制作出来的产品也更加精美。在农业和工商业的分工中,色诺芬提出了重视农业轻视工商业的基本主张。他将农业和战争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属于至尊的事业,他说:“对于一个高尚的人来说,最好的职业和最好的学问就是人们从中取得生活必需品的农业。”工业则是一种“粗俗的技艺”。3、市场价格的形成:色诺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市场供求关系对商品的价格的影响。而价格变动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他指出,如果商品供给数量过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