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侵害中国文化资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旅游开发侵害中国文化资源.doc

旅游开发侵害中国文化资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旅游开发侵害中国文化资源亚洲:从戈壁滩到长城,游客都被视为滚滚财源,然而,他们所带来的危害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亨利·楚时报记者中国·敦煌对于与日俱增的大批中国中产阶级来说,用手中的一点闲钱到广阔的祖国大地去旅游是象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然而,呼吸和旅游都会给这些使敦煌成为名胜的佛教洞穴带来破坏。直接在戈壁滩的峭壁上雕刻而成的莫高窟是那些行走于丝绸之路的旅行者经历了千年之久才创造出的艺术成果,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他们把不计其数的小洞穴接连成令人瞠目的绘画神殿。多年以来,风沙、雨水、西方盗贼的行窃都在破坏着洞窟。然而,近年来最大的破坏来自蜂拥而至的游客,因为伴随他们而来的不仅是亲眼目睹古代艺术的热情,还有大量对洞穴壁画起破坏作用的二氧化碳和湿气。“如果有生之年我不能目睹莫高窟的风采,那将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一位57岁已退休的上海游客刘瑞说道,“他们应该让尽可能多的人目睹这一切。”这种感情是好的,然而对于保存这492个洞窟内的古代艺术品却非常不利。东墙上的壁画颜料层已经龟裂、起甲、褪色,其它壁画的受损程度也十分严重。虽然包括洛杉矶盖蒂研究所工人在内的许多中外专家付出许多努力,壁画却始终无法复原。在中国,莫高窟的困境非常普遍,由于一味追求自由市场、对外开放引发的旅游业泛滥,从西安兵马俑到万里长城,许多世界上最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因此遭到严重破坏。经过20年的经济改革之后,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全面系统的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避免这些遗产本身与它们所能带来的财政收入一同消失。“在全世界,亚洲旅游业发展最快,而中国则在亚洲独占鳌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名顾问理查德·英格哈特谈到。“除非我们采取措施,否则我们就有失去珍贵文化遗产的危险。”英格哈特在一个上个月于北京召开的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会议上说道。然而,虽然共产党政权意识到了这种挑战,但目前应对这种挑战的工作则相对缓慢和缺乏计划。根本的问题是缺少资金。作为一个贫穷的国家,中国正努力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抑制失业率上升,照顾老龄人口,大规模更新公共设施,进行军事现代化,所以没有多少资金可以投入文化遗产的保护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个国家的贫困,地方政府日益将旅游业作为岁收的重要来源,他们对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涸泽而渔的开发严重威胁了这些无价的文化遗址。例如,在风景秀丽的南国城市桂林,众多的游船航行于邻近的河道,搅动的尾波侵蚀了百年来竖立于水道岸边两侧的雕塑。然而,对地方居民来说,旅游业所带来的物质实利是无法抗拒的,尤其对那些长期陷于贫困之中无法找到出路的人们更是如此。在敦煌所处的——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甘肃省,官员们说,旅游业收入竟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3。敦煌市内有最近五年内建成的两座四星级酒店,一大批规模稍小的宾馆娱乐场所和新建的飞机场。机场的修建消除了长时间驾车穿过荒凉地带才能到达景点的不便,使游客数量增加。现在,敦煌人行道两侧的纪念品摊位都在兜售动物标本、俗不可耐的珠宝、彩色蜡染布等相同的东西。每年这里大约有30万游客,他们几乎全部都是在夏季来到这个因莫高窟而形成的绿洲小城。这一切都增加了敦煌学会会长樊锦诗的压力,当他监督以一向来自旅游业收入和国家支助的基金进行的洞窟保护工作的时候,也不得不迫于不断受到的压力而允许更多的游客进入。“保护工作是第一位的,”她说:“洞窟毁坏了,没有可欣赏的,旅游业也就无从谈起。”政府已经尝试着通过轮流开放洞窟,把向游客开放的洞窟限制在20—30个,禁止拍照等方式来减少旅游业带来的负面作用。在保存着以天堂天使为题材的精美绝伦令人以叹为观止的黑暗洞窟内,游客必须由向导和不同石窟保护资助人陪同。在一个山洞中坐落着一个100多英尺高的佛像,就像唐代建成时一样,它保持着一种平静而神圣的姿态,其它洞窟则空间狭小,每次仅能容纳几个人进入,最早的洞窟始建于公元4世纪。“在这里,你无法找到一个完全向游客自由开放的洞窟,游客必须被引导和监督。”盖蒂研究所的内维尔·艾格尼奥谈到。盖蒂研究所从1989年开始参与敦煌的保护项目,这个月刚刚因为它的贡献得到了政府的表彰。它的早期工作集中在减少风沙侵蚀,监控洞窟内包括湿度、温度、二氧化碳水平在内的环境变化上。目前还致力于另一个唐代石窟——85号洞窟的抢救工作,并希望以此做为未来恢复工作的典范。“旅游发展与保护工作应该互相促进”艾格纽说:“问题是旅游管理部门没有将二者结合起来,领导们经常不把像复石窟这样的旅游景点视为一种不少再生资源。艾格纽说他去年在参观泰山—一个中国主要的文化名山时感到十分震惊,发现缆车、废弃物、无知的管理军的四处泛滥,这就是中国最神圣庄严的文化名山。同样有北京城外的万里长城,游客少乘缆车而上,乘平底雪橇滑道返回。中国北京(包括香港)的旅游业收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