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球的运动(公转)导学案孙吴县第一中学地理学科湘教版第一册1.4地球的运动(公转)导学案编写:校审:【学习目标】1.说明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基本特征。2.运用图示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绘制并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轨迹。3.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4.阐述四季更替的原因以及五带划分的依据和界限。5.学会判读和绘画日照图。【学习重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及产生的地理意义。【学习难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我自信我能行地球公转基本特征1.概念:地球围绕的旋转运动。2.轨道:接近正圆的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上。地球公转轨道叫,公转轨道平面叫。3.方向:自向。4.周期:一个年,365日6时9分10秒。5.速度:线速度约是30km,s,角速度约1?,天。每年地球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每年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黄赤交角1.概念:平面与平面的交角。2.意义: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移动。其周期是一个回归年,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3.大小:目前是。日期节气(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纬度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4.说出当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A、B、C、D位置时的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5.观察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图,总结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并在右面纬线简图上用曲线把规班级:姓名:孙吴县第一中学地理学科湘教版第一册1.4地球的运动(公转)导学案编写:校审:律表现出来。6.请大家讨论并完成下表。日期太阳直射的半球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3月21日,6月22日6月22日,9月23日9月23日,12月22日12月22日,3月21日在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太阳直射一次;太阳不直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1.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的高度角。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是。2.正午太阳高度:(1)概念: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2)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两侧递减。(3)季节分布规律:夏至日,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达最小值。冬至日,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其他地方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3.看北半球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正午太阳正午太阳高度达一正午太阳高度达日期太阳直射纬线高度为90º年中最大值的地区一年中最小值的的纬线地区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1.表示方法:线将纬线圈分为和两部分,一个地方昼夜长短,取决于它所在的纬线圈和的比例关系。2.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各地,且纬度越高,昼越,北极附近出现现象。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现象。3.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各班级:姓名:孙吴县第一中学地理学科湘教版第一册1.4地球的运动(公转)导学案编写:校审:地,且纬度越高,昼越,南极附近出现现象。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值,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出现现象。4.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5.讨论并完成下表:日期北半球各地昼夜变化南半球各地昼夜变化赤道上的昼夜情情况情况况3月21日,6月22日6月22日,9月23日9月23日,12月22日12月22日,3月21日6.昼夜长短的计算:0昼长,夜长,24小时。昼长,昼弧长?15。昼长,2×(12:00-日出时间),(18:00-日落时间)?2如图,D的昼长为小时A的昼长为小时四季更替1.原因:一年中,地球上各地和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2.划分: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白昼的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白昼的季节;春、秋季:冬夏季之间的季节。3.典型地区:地球公转使地区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五带的产生1.名称:、、、、。2.划分界限:南北回归线:地球公转过程中,可能达到的和的纬度位置。最大范围界限。南、北极圈:一年中因为地球公转导致3.划分依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和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4.讨论并完成下面两个表:表一:五带范围特征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