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立足经济特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创新意识较强、综合素质高、就业面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经济类高层次专业人才。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以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高集体主义责任感;2、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在区域经济领域,尤其是在特区经济研究方面有自己的专长;3、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活动组织能力;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运用外语的能力。研究方向1、区域物流与交通经济:本方向重点研究在区域经济范畴内的物流规划与管理、交通经济与管理问题,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物流与交通运输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规划和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够将区域经济的理论与物流管理和交通经济实际相结合的专门高级人才。2、区域经济合作:本方向主要研究:区域分工与专业化协作、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与贸易、共同市场与经济联合组织的建立、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区域经济矛盾与冲突、区际经济联系的加强及区内和区际复杂经济网络的构建、区域经济规划与政策以及区域经济调控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要求本方向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区域经济学及其各分支的专门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区域经济问题具有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制定、实施某些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能力。3、区域经济发展:本研究方向以经济增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重点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粤港澳区域发展的新趋势等问题。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若指导教师确认有能力提前完成学位论文,可申请提前一年或半年毕业。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论文工作、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研究生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五、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两类,均为必修课;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类。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理学专业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1学分。不同专业根据有关规定及专业特点可适当提高对总学分的要求。补修课程一般为2门,由指导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和专业基础等因素在个人培养计划中确定。由院协调随本科专业同堂上课、同堂考试,也可采取学生自学,本科任课教师或导师考核等方式补修。如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知识或修过相同或相近课程,可申请免修,但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过导师同意,报研究生部备案。△详见课程及学分设置表: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生课程及学分设置表课程学习及学分1.本专业学制为3年。2.本专业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少于21学分。3.课程学习与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比例为1:1。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学时讲授形式考核方试要求学位课程(必修课)不得少于21学分公共学位课程(9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36讲授考试平均75分以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文科)270讲授外语(6学分)基础外语英语(一)2160讲授英语(二)3专业外语140讲授专业学位课程(12学分)基础课(2门)中级计量经济学360讲授高级宏微观经济学360讲授专业课(2门)区域经济学360讲授产业经济学360讲授非学位课程不得少于11学分必修环节文献阅读140讲授考查通过(开题报告通过即可)学术讲座240讲授10次(导师考核)必选课经济地理240讲授考试60分以上选修课任选课特区经济学360讲授交通经济学高级教程240讲授高新技术产业研究240讲授投资环境分析240讲授城市交通240讲授物流管理240讲授供应链管理240讲授多元统计分析360讲授补修课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学生须补修2门,只记成绩,不记学分宏观经济学考试中期考核表中导师签字确认(60分以上)发展经济学管理会计实践环节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不记学分)400考查通过(导师考核)课程免修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须参加考试。考试60分以上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第一学期结束前,确定导师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学院、研究生本人、研究生部各持一份(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学生须注明补修课程)。中期考核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