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讨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大学学位的机会成本是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个学生在大学里呆了4年,每年支付1万元的学费与书费。上大学的部分机会成本,是该学生可用于购买其他商品但又不得不用于学费与书费的4万元。如果该学生不上大学,而是到一家银行做职员,每年的薪金为2万元。那么,在大学里所花费的时间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因而,该学生的大学学位的机会总成本为12万元。那么,你关于上大学的决策又意味着什么呢?大学学位可以提高我们的赚钱能力,因而我们还是可以从中获益的。为了做出是否上大学的明智的决策。你必须比较收益与机会成本。是说学生会,竞赛,那些东西?需要的当然是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会耽误一些学业~主要还是看取舍和爱好吧~你交的学费,学杂费等,但是你的住宿,饮食不能算。如果你不去上学的话,有一份工作可以做,那还有因为你去上课而放弃的工资的总额。机会成本是指你选择了最好的方案而放弃次好的方案的成本。这个次好的方案就是机会成本。比方说如果你不上大学觉得擦皮鞋是你的第二最好选择,那么因为上了大学而错失了去擦皮鞋就是你的机会成本。什么叫喊机会成本?做某件事的机会成本,指用相同资源投入到其他事所能得到的最高收益大学生要做的是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本,而不是在市场上等待别人挑拣的人力资源其实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才是自己应该好好想想的,不是说每天花着家里的钱,迷迷糊糊把四年混过去,结果拿到几张证书,挤进茫茫的人力资源市场,苦苦寻找工作,正好又是一份月薪1000的,那还不如一开始就去投资了,还可以不用受那些我们认为不该受的气,可以做一些我们想做的事,可以有更多的自由,何必浪费四年生命(这笔生命成本可是怎么也赚不回来的啊!)。当然,每个“厂商”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作为原材料的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既然已经上了生产线,就不要再浪费资源了假定如下:厂商:大学原材料:就是我们了产成品:还是我们生产时间:4年按照我的不完全记录,大一一学年我的花费是14400元(包括学费4600+住宿费1200+书费等600,生活费8000〈虽然计划成本为500元/月,事实证明没有一个月是够用的〉),以此作为每年的平均成本,四年就是57600,加上买电脑、等,差不多总成本为65000元。当然,这种假定排出每月花费四五千的富豪子弟和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这两个极端。这个成本也就是父母为我们投资的资金,目的是在“生产完成”之后,我们的能力有所增值,或者说我们能够成为人力资本,再差一点,可以成为人力资源。当然,即便不上大学,我们的生活还是照旧,因此,生活费32000从成本中扣除后,还有33000是净投入,按毕业后你的月薪为3000元/月(事实上这对于普通的我们来说,似乎不太现实),按上面的生活费标准,每月扣除(8000/12)约700元,剩余2300元积累起来,也需要约1年零3个月才能完全收回投资。假设我们选择的是用这33000元钱投资去做别的事,而不是上大学,假定在最佳投资项目下每月能赚到800,由于生活费已经计算在另外的32000元里,我们可以把这些钱全部存起来,三年半的时候就有33600,完全收回成本,到五年零3个月(也就是第一种情况下收回投资时),已经净赚17400元。这17400就是我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做某件事的机会成本,指用相同资源投入到其他事所能得到的最高收益)。话说回来,上面说到的生活费,都是父母给的,又不是自己赚的,没有理由不计入成本,计入成本之后,又何时才能收回呢?上面只是我个人做的一点混乱分析,不知道正确与否。以前的日志里引到一个老师的话:“我们要做的是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本,而不是在市场上等待别人挑拣的人力资源”,。其实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我们自己应该好好想想的,不是说每天花着家里的钱,迷迷糊糊把四年混过去,结果拿到几张证书,挤进茫茫的人力资源市场,苦苦寻找工作,正好又是一份月薪1000的,那还不如一开始就去投资了,还可以不用受那些我们认为不该受的气,可以做一些我们想做的事,可以有更多的自由,何必浪费四年生命(这笔生命成本可是怎么也赚不回来的啊!)。当然,每个“厂商”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作为原材料的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既然已经上了生产线,就不要再浪费资源了~某种东西的成本是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好别扭!)这是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的其中一个,讲的是我们为了得到某些东西而为之付出的代价。我们上大学的收益是获得了知识的积累和日后更好的工作机会,甚至学校里更便宜的住房和伙食费;失去的是更早的工作机会和工资,或者说是时间,因为我们把好几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业上,这就是我们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