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知识点3.3第一节染菌对发酵的影响第二节发酵异常现象及原因分析第三节杂菌污染的途径和防治所谓发酵染菌是指在发酵过程中,生产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侵入了发酵系统,从而使发酵过程失去真正意义上的纯种培养这一现象。据报道,国外抗生素发酵染菌率为2%~5%,国内的青霉素发酵染菌率2%,链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发酵染菌率5%,谷氨酸发酵噬菌体感染率1%~2%。染菌对发酵生产率、提取率、得率、产品质量和三废治理等都有很大的影响。第一节染菌对发酵的影响二、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不同的染菌时期对发酵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有区别的。⑴种子培养期染菌⑵发酵前期染菌⑶发酵中期染菌⑷发酵后期染菌三、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染菌程度愈严重,即进入发酵罐内的杂菌数量愈多,对发酵的危害也就愈大。当生产菌在发酵过程已有大量的繁殖,并已在发酵液中占优势,污染极少量的杂菌,对发酵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第二节发酵异常现象及原因分析⒈种子培养异常⑴菌体生长缓慢⑵菌丝结团⑶代谢不正常⒉发酵异常⑴菌体生长差⑵pH值过高或过低⑶溶氧水平异常⑷泡沫过多⑸菌体浓度过高或过低二、染菌的检查和判断发酵过程是否染菌应以无菌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进行判断。⒈显微镜检查法(镜检法)⒉肉汤培养法⒊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三、发酵染菌原因分析造成发酵染菌的原因有很多,且常因工厂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设备渗漏、空气净化达不到要求、种子带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和技术管理不善等是造成各厂污染杂菌的普遍原因。㈠染菌的杂菌种类分析四环素的发酵过程最怕污染双球菌、芽孢杆菌和夹膜杆菌;柠檬酸的发酵最怕青霉菌的污染;谷氨酸发酵最怕噬菌体污染㈡发酵染菌的规模分析①大批量发酵罐染菌②部分发酵罐染菌③个别发酵罐连续染菌㈢不同污染时间分析①染菌发生在种子培养阶段,或称种子培养基染菌②在发酵过程的初始阶段发生染菌,或称发酵前期染菌③发酵后期染菌第三节杂菌污染的途径和防治③对每一级种子的培养物均应进行严格的无菌检查,确保任何一级种子均未受杂菌感染后才能使用④对菌种培养基或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保证在利用灭菌锅进行灭菌前,先完全排除锅内的空气,以免造成假压,使灭菌的温度达不到预定值,造成灭菌不彻底而使种子染菌二、空气带菌及其防治要杜绝无菌空气带菌,就必须从空气的净化工艺和设备的设计、过滤介质的选用和装填、过滤介质的灭菌和管理等方面完善空气净化系统三、操作失误导致染菌及其防治淀粉质原料容易结块“夹生”搅拌混合或加入一定量的α-淀粉酶或罐外预先配料混均灭菌时压力表显示“假压”打开排气阀门及有关联接管的边阀、压力表接管边阀等排汽培养基灭菌中产生泡沫添加消泡剂工人操作不当加强技术培训和责任心教育四、设备渗漏或“死角”造成的染菌及其防治设备渗漏主要是指发酵罐、补糖罐、冷却盘管、管道阀门等,由于化学腐蚀(发酵代谢所产生的有机酸等发生腐蚀作用)、电化学腐蚀(如氧溶解于水,使金属不断失去电子,加快腐蚀作用)、磨蚀(如金属与原料中的泥沙之间磨损)、加工制作不良等原因形成微小漏孔后发生渗漏染菌。生产上常把不能彻底灭菌的部位称为“死角”发酵罐罐底脓疱状积垢法兰的“死角”a—垫圈内径过小;b—垫圈内径过大;c—法兰不平造成的泄漏与“死角”灭菌时蒸汽不易通达的“死角”及其消除方法压力表安装不合理形成“死角”1,6—发酵罐;2—缓冲管;3,4—压力表;5—旋塞五、噬菌体污染及其防治利用细菌或放线菌进行的发酵生产容易受噬菌体的污染,由于噬菌体的感染力非常强,传播蔓延迅速,且较难防治,对发酵生产有很大威胁。温和噬菌体(temperatephage)侵染菌体后由于具有溶源性,相对于烈性噬菌体(virulentphage)更加地隐蔽、危害更大。环境污染噬菌体是造成噬菌体感染的主要根源。防治噬菌体染菌的方法具体归纳以下几点:①严禁活菌体排放,切断噬菌体的“根源”;②做好环境卫生,消灭噬菌体与杂菌;③严防噬菌体与杂菌进入种子罐或发酵罐内;④抑制罐内噬菌体的生长。生产中一旦污染噬菌体,可采取下列措施加以挽救:⑴并罐法⑵轮换使用菌种或使用抗性菌株⑶放罐重消法⑷罐内灭噬菌体法六、杂菌污染的挽救与处理⑴种子培养期染菌的处理⑵发酵前期染菌的处理⑶发酵中、后期染菌处理⑷染菌后对设备的处理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