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几点体会.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5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几点体会.ppt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几点体会.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为什么要变变化主要体现在:一、命题指导思想2.以“服务发展、固本强基、拓展思维、启迪智慧、融入生活、突出特色”为命题原则,突出思想品德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努力使试题有利于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对照过去几年的中考说明,2012年中考思想品德命题指导思想有两点明显的变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使用了近十年,课标制定专家组在全国各地课改试验区广泛征求意见后,对课程标准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由教育部于2011年冬正式颁布,相应的教材修订工作后续跟进。由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制定江西省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的依据,今年中考思想品德的命题思想体现新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精神也是必然的,这种体现主要表现在: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课程目标的导向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思想品德考试功能的现实要求。以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为例,《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了更明确具体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初中学生举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这里首次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导向作用,老师必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分阶段、分层次、多元化地对学生举行“五爱”教育。另外,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毫无疑问应得到充分的体现。【例】(2011年中考试卷第2题)85岁的老人,用了67年的时间偿还了父亲留下的债务,用一生遵行了公序良俗。他就是被全国普法办、司法部、中央电视台评为“十年法治人物”的我省上饶县老人郑宜栋。这里,郑宜栋用一生遵行的“公序良俗”指的是(B)A.宽容B.诚信C.奉献D.自立【例】(2011年中考试卷第4题第2问)在《江西英雄模范褒奖办法》制定过程中,我省广大民众已深深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关爱英模、弘扬正气的决心,社会正义之风更加凛然:①2011年1月5日,丰城市周秋生、周满生兄弟俩,公交车上为制止小偷恶行被小偷殴打致伤,但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无怨无悔。这一“斗”斗出的是品质。(1分)②乐平市洪马中学教师张松春,尽管身体长期不舒服却坚持给学生上课。2010年12月20日病发,他竟跪着坚持给学生上课直至晕倒。这一“跪”跪出的是精神。(1分)③九江星子县退伍军人林南珍,是一名公交车司机。2011年1月26日,他在开公交车时突发急病无法坚持下去。生死一瞬间,他努力拉了紧急制动,踩下了刹车,避免了乘客和路人发生伤亡事故,而林师傅却一头倒在了他心爱的车子上。林南珍生命最后的这一“踩”踩出的是意识。(1分)请根据材料将空格填充完整。评析:上面两题所考查的诚信、见义勇为、奉献、有责任感等,都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范畴,也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德目。另外,修订后的课标更加凸显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了对公共精神、公民意识的关注。课标把“珍爱生命、感悟人生”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之一,将“感受生命珍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同时规定了以下课程内容:“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等等,生命教育还分散、融合在其他教育内容里。生命教育可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1、感受生命的奇迹;2、感受生命的脆弱;3、生命值得敬畏;4、生命中有爱;5、生命中有美;6、生命的意义;7、寻找生命的方向后的思考及行动。世界因网络而改变。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是教育迫在眉睫的时代课题。“服务发展、固本强基、拓展思维、启迪智慧、融入生活、突出特色”与过去的“科学发展、融入生活、主题贯穿、和谐创新、孕育情感、加强整合、突出特色”在表述上虽有很大的差异,但在本质上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只是命题的侧重点会有所转变。这里重点阐释如何理解“服务发展”这一原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教育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抓住这一点,才是抓住教育工作、学校工作的根本。”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在新课程中,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