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教什么—内容怎么教—方法教得怎样—效果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效果:学到了东西(有结果);★教学效用:学到的东西为学生所用(有益处,满足需要、促进发展、完善素质)★教学效率:以教学效果与教学的代价相比较所得出的判断;★教学吸引力:一般以学生对继续学习的倾向性所作出的判断(两个维度的满足)。教学要求1)目标要明确(准确)(2)内容要清晰(清楚)①教什么要清清楚楚②在什么起点上教要清清楚楚③教到什么程度要清清楚楚④怎样教要清清楚楚⑤为什么这样教要清清楚楚⑥教得怎样也要清清楚楚何谓反思性教学:1.学生在你的课堂快乐吗?2.学生是你课堂的主角吗?3.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时间够多吗?4.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有效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没有?5.你的教学目标明确吗?任务清楚吗?都达到或完成了吗?6.你是否挖掘了知识的思维价值和精神价值?是否联系生活实际把知识激活?7.你是否帮助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深?8.你的课堂氛围活跃吗?你是课堂有效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吗?9.你觉得你的课堂有效吗?可以更有效吗?10.你的课堂体现了你所教学科的文化和价值吗?11.学生在你的课堂收获大吗?12.这节课还可以怎么上?哪些环节还可以进一步修正完善?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设想、策略和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论付诸实践的起点和界面,是为实现某一具体目标所采取的决策行动。教学设计是以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教学要素策划教学活动,编写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要解决的是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的问题。“前设计”(课前完成):是“教学预案”集中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眼光;“中设计”(课中完成):是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预案”的调整改进,集中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机智;“后设计”(课后完成):是对教学实施情况的分析总结,集中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愿望。教学设计主要包括预设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资源规划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策略、技巧教学目标的设计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学情为出发点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通过教学活动所预期达成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要求。目标的陈述应该是策略的、可观察和可测量的。一、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而教学目标则是教育者的价值选择与目的预设。二、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管理职能,界定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三、新课程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是融合统一、不可割裂的。四、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与教学任务相联系1、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学的方向。2、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调节功能。3、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依据。4、教学目标对教学形成期待和激励。1.教学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前提。2.就具体课堂而言,教学设计即指课时设计。3.课时教学目标受教学内容的制约,只能是有所侧重的。4.课时教学设计不偏离学科目标、不偏离教材设计意图,宜采取“由小到大”、“由具体带宏观”的策略。1.教学目标过大过空,无法实现。2.目标设计形式化、模式化。3.目标缺乏连贯性、层次性和递进性。4.教学目标的行为表述不当。5.“学情分析”的质量很低,基本上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发生实质性的关系。6.教学目标针对教师而没有针对学生。课堂教学要素的变量分析★教学情境:动态的、复杂的、模糊的。★教学问题:随时可能出现、难以预测的。(会使设计周密、精细的教案变得流于形式。)★教学内容:教学中唯一可以而且能够确定的。杜威:合格教师的“第一个条件需要追溯到他对教材具有理智的准备。”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充分认识、理解、开发和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先是该教什么,再是还能教什么。1、教材是学科教育资料,为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2、教材资源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是教育智慧的集体结晶。3、教材既是教学的起点,又规定和规范着教学。教学内容的合理化★萄谌萦胙踅缛鲜兑恢隆锝萄谌萦肟纬棠勘暌恢隆镉肭昂蠼萄谌菹嗔怠锝萄谌菹喽约小锝萄谌萸泻涎氖导市枰?教学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发挥教材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功效。1、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背景材料从教材之外透视教材。2、充分认识教材在教科书体系中特有的位置,掌握“编路”。3、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情况活用教材、创新教材、超越教材。1.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重要凭借2.在教学活动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3.建构教学内容一定是建立在对教材“深加工”基础之上。4.找准切入点,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准确、合理地解读文本。5.构建教学内容要抓住“重点”和“要害”。6.具有思想性、探索性和趣味性,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教学漫无边际而无“标”度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