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赠刘景文》教学案例.doc

《赠刘景文》教学案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以景促读以读促悟实小(中博分校)秦雄英一、背景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本学期开学初,教研组内决定上研讨课,组内成员轮流上课,轮流听课。轮到我上时,进度刚好在第四课《古诗两首》。我不加思索的毅然决定上随堂课。怎么上呢?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用“老三套”(先简单介绍诗人、是个背景;然后逐字逐句讲解意思;接着拿出事先概括好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了。我反复查阅资料,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在“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诗的意境”这一方面略有突破。二、目标分析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三、教学片段: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那些景物?师: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明白诗的意思,老师这儿有两幅图。(大屏幕显示:图一、荷叶长得郁郁葱葱,荷花开得正艳的情景。图二、荷叶枯萎,荷花凋谢的情景。)说说哪一幅图写出了诗意?生1:“图一”写出了诗意。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生1:(有点为难,不好意思地笑了。)生2:不对,我觉得是“图二”才正确。师:为什么?生2:我从“荷尽已无擎雨盖”的“荷尽”看出,荷叶应该枯萎了。师:你们同意吗?众生:同意!师:那“荷尽已无擎雨盖”是说——生3:荷花凋谢了,荷叶也枯萎了。师:“擎雨盖”指的是——生3:荷叶。师:“菊残犹有傲霜枝”又和哪一幅图的情景相似?(大屏幕显示:图三、菊花开得正艳的情景。图四:菊花凋谢的情景。)众生:和“图四“相似。师:为什么?生4:我从“菊残”看出应该是菊花要凋谢了。师:瞧!(手指着图四)菊花已经凋谢了,不再那么艳丽了。可是,菊花的枝还是怎么样?生:直直的。师:换个词——生:挺拔的。师:看上去——生:很有精神。生:很坚强。师:“菊残犹有傲霜枝”是说——生:菊花谢了,只剩下菊花枝。生:菊花谢了,只剩下挺拔的菊花枝。生:菊花谢了,只剩下坚强的菊花枝。师:你们真会读书!请把你们的体会融进古诗里面,吟诵这两行诗。过渡:荷叶枯萎了,菊花叶凋谢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你能用书上的诗句回答吗?(孩子们迅速看书)生: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师:理由是什么?生:因为这个时候正好是橙黄橘绿的时候。师:你从“橙黄橘绿”四个字,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橙子黄了,橘子绿了。(出示橙黄橘绿的图片)众生:哇!师:有什么感受?生1:好美呀!生2:想流口水。生3:想吃!师:这应该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秋季师:诗人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想象,谁能帮诗人说说他看到但没有写出来的景色。生:还看到了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路出红红的脸颊。生:稻海泛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生:还看到火红的枫叶。生:还看到葡萄架上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师:看来秋天的景色很美,说也说不完。难怪诗人说——生(齐):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师:孩子们,现在明白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了吧?生:诗人喜欢秋天生:诗人觉得秋天很美师:对了,就因为诗人觉得秋天很美,喜欢秋天,才写这首诗来——生:赞美秋天!师:好!请带着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吟诵这首诗。(闭上眼睛)边吟诵,边想象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师:其实,描写秋天的古诗很多,如杜牧的《秋夕》,李白的《子夜吴歌》等。(屏幕显示《秋夕》、《子夜吴歌》的内容)四、案例分析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而不是繁琐地逐字逐句讲解字词的意思,翻译古诗的大意。若还是采用“老三套”这种枯燥、琐碎、机械的教学方法,不但古诗词所蕴含的美感会被扫荡殆尽,而且,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会大大削减。古诗本是有情物,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认真揣摩语言,体会意境,以诗传情,品诗悟情。因此,我针对小学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虽然想象丰富,但理解能力有限,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有限的前提下,我在让学生朗读感悟,体会诗的意境这一环节设计了以上教学片断。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所表现的画面,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两幅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景象,目的其一: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其二: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理解“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的意思。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诗歌,朗读诗歌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