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知识与技能: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用枚举法、假设法和代数方程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性策略。培养与人合作、迁移类推、抽象概括等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代数方程方法和假设法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在动手和动脑中不但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感悟了发现、获取知识的思想方法,同时也体会到了研究过程对自己的学习发展是多么重要。3、数学思考:在问题的探究中,学生对于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需要思考,对于问题解决的形式需要发散思考,对于解决问题策略需要整合和优化的思考,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有效训练。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需要和乐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敢于探究的勇气和信心,体验探究成功带来的愉悦。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对枚举法有所了解和体验,并使学生体会列方程法和假设法解决此类问题的优越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课件: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数学名著,里面描述了很多数学名题。(电脑)其中,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师:这句话中,你们有不明白的词语吗?(电脑出示:题目中的“雉”(读成“zhì”),就是野鸡。)谁来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师:你解释的很清楚。这道题目是说,现在有一些野鸡和兔子,关在同一只笼子里,从上面看,共有35个头;从下面看,共有94只脚。问有多少只野鸡、多少只兔子。师:古代人对这样的题目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把类似于这样的问题,统统称为:“鸡兔同笼”。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2、我们先从简单一些的问题入手,来探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好吗?大家请看屏幕。出示题目:鸡兔同笼一共有8个头,一共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1.师:请大家自由读题,你们都知道了什么信息?(鸡和兔一共有8个头。鸡兔一共有26只脚。求分别有几只?)师:还有补充吗?有两个隐藏条件看谁细心发现了?。(鸡有2只脚,兔子有4只脚。鸡和兔一共有8个头。鸡兔一灿?6只脚。求分别有几只?)师:他还发现了隐藏条件,审题真细心。2.先猜一猜,鸡兔可能有几只?可能只有一种动物吗,为什么?学生猜测,汇报。不可能都是鸡,因为如果都是鸡就会有16只脚,而题目中是26只脚。也不可能都是兔,因为如果都是兔就会有32只脚。3.独立思考:(1)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师:不着急说,先自己想一想!学生静想10秒。(2)师: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同桌合作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4、汇报:(汇报时,师生、生生质疑,评价)A、师:谁愿意展示你的方法?(1)列表法:头/个鸡/只兔/只脚/只871188622085322844248352682628817301: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成果)谁能看懂他的意思?先假设有8只鸡,0只兔子,脚就有16只。脚太少,然后又假设有7只鸡,1只兔子,脚还是太少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3只鸡,5只兔子。师:学生说出“7只鸡,1只兔子”,问“怎样计算出的脚数?”7×2+1×4=14+4=18问“结果就是3只鸡,5只兔子吗?怎样可以知道这个结果是正确的?”是的,可以用算式来验证:3×2+5×4=6+20=26(只)师:谁和他的方法一样?能再讲讲吗?师:追问“有些同学在填表时写出的脚数特别快,让我们采访一下有什么秘诀?”(因为鸡和兔的只数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只兔子减少一只鸡,脚的总只数就增加2。反之依然,所以列表列得特别快。)师:评价“像你们这样,采用列表的方法,不重复、不遗漏的写出所有可能的答案。这种逐一列举的方法在数学中也称为“枚举法”师:他们是先考虑鸡,还可以怎样列表呢?假设有8只兔,0只鸡,又假设有7只兔,1只鸡,??这样做和刚才的道理一样,也是可以的!师:除了像他们这样逐一列举,还有不同的列表方法吗?从中间确定:假设鸡兔各有4只,4×4+4×2=24,少了。就增加兔子只数,减少鸡的只数。5只兔子,3只鸡。5×4+3×2=26问:你们觉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