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弱势个体”有效学习的研究》.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弱势个体”有效学习的研究》.doc

《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弱势个体”有效学习的研究》.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弱势个体”有效学习的研究》研究报告课题的提出夸美纽斯曾说过:“在学生方面,伴侣不仅可以产生效应,而且也可以产生愉快,因为他们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这句话告诉我们同伴互相学习的巨大作用,更有力印证了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也倡导:“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心理障碍导致“弱势个体”不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在合作中封闭性表现明显。他们很少或从不参与讨论,他们认为自己处处比不上别人。与其说出让人嘲笑的答案,还不如保持沉默。也有一部分学生缺少主见,总认为别人说的更好,从众性很强。这些同学很少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便组长的看法和自己的有出入或完全不同,他们也一概同意。因此这类学生成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旁观者。这是学生的自卑心理造成的。此外还有情绪焦虑、自暴自弃等心理障碍。也因此使得教学活动偏离了“面向全体”的方向。(二)缺少同伴互助我国有学者认为同伴互助指学生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在课堂活动上的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学生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然而课堂上老师提出小组合作的内容后,大家纷纷围成四人小组的形式,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那些积极的学生很少主动向那些学困生解释他们的所作所为。但总有那么几双眼睛茫然无助,他们是多么需要别人的帮助,多么希望也能融入到交流中去啊!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作为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弱势个体”,或为了摆样子而设立小组活动。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是否有利于“弱势个体”的发展,是否为他们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这些是值得我们更深入思考的问题。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率先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出现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什么是“弱势个体”?远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丘就明确指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显然,孔丘这时已经看到了个体学习困难这一教育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由于种系遗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个体内部不同素质、不同能力的发展差异。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而转移的客观规律。学生发展差异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先进性和落后性。因此,学生学习困难是个无法避免而永远存在的客观现象。学习困难的学生是介于正常学生与残疾学生之间的特殊群体,如果具备了以下三条标准:第一,智商的下限在90—95。第二,以代表性较好的样本的学科统测成绩平均分为参照标准,低于平均分25个百分等级。第三,在学习过程中有表现异常的行为。这类学生称为“弱势个体”。合作学习要真正切实有效地进行,必须让“弱势个体”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小组中建立积极互助的机制,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在小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弱势个体”在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参与,树立信心、锻炼思维、提高学习成绩,可使合作学习更完善,更有效。二、研究目的意义(一)通过研究,让“弱势个体”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发展。(三)推进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四)丰富特殊教育理论三、对象和范围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以本校3——5年级弱势个体13名学生为主要对象。研究坚持的理论基础本课题的提出主要依据了以下理论基础:1、激发动机理论:人的任何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学生喜欢学,想学,要求学,有一个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