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谈谈孔乙已的偷——《孔乙已》教例评析[教例简述]这是徐开质老师的一个教例(详见《语文教学通讯》1988年第1期)。教法设计:读读、写写、讲讲、改改。教学程序:写后讲,讲后改。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学课文。二、教师出示作文题:谈谈孔乙已的偷。(提示:①孔乙已偷了什么。为什么要偷?②孔乙已偷的结果怎样?③作者写孔乙已偷的意图在哪里?④孔乙已的偷到底值不值得同情?)三、就上述作文内容组织讨论。讨论的重点内容是:作者写孔乙已偷的意图在哪里,即“偷”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教师从中发现学生认识上的薄弱环节和偏差,为针对性的讲析作准备。四、教师重点讲析。1、是“偷”引出“酒”,表现孔乙已好吃懒做的性格。2、由“偷”引出“笑”,表现社会环境的冷漠。3、由“偷”引出“打”,表现封建社会的罪恶。4、由“偷”引出“情”,表现作者对孔乙已又怒又哀的态度。可见,作者描写的目的在于,用一个“偷”字贯穿全文,从而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地从以上四个方面揭示作品的思想内容。五、学生在听了讲析之后,修改作文。[评析]在《孔乙已》的教例中,此为“议‘偷’课”,此外还有“议‘笑’课”、“议‘手’课”、“议‘打’课”等等,教者抓全课的教学。此教例的突出特点是:选择一个内涵丰富的点,切入课文。变这个切入点为线索,牵动着学生阅读和思考。以作文的形式表达阅读和思考的结果,“逼”着学生动手动脑。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文的讲析。此教例的突出优点是:学生首先带着明确的问题,怀着探求的兴趣进入课文,圈点勾画,品评咀嚼,思考表达,深化认识,修改作文。整篇课文的教学可以说是读、写、听、说、思融为一堂,能力提高和技巧训练合为一体,学生的活动和教师的点拨相映辉。此教例的教改意义是:第一,探求了小说教学的别具一格的教学角度。第二,真正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第三,切实可行地进行了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立体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18、准确掌握分析的“入射角”——《愚公移山》教例评析[教例简述]课型设计:分析、讨论课。课时一节。教学线条设计:抓住“平险”这个短词引发教学内容,重点分析讨论课文写作技巧和主要人物的艺术形象。教学的警示语:注意,《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教学过程如下:预备动作:同学们,《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有其发生的原因,请大家想想并找一找,文中哪个词能起引发故事的作用:(“平险”——愚公的一个想法和举措,引发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步骤一:分析讨论故事的写作技巧。1、愚公要“平险”,“险”在哪里?(找出故事的背景)。为什么要“平险”?(故事的开端)“平险”是如何进行的?(这是故事的结局)。围绕着“平险”表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是(故事的人物;进行分类。)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人物对话。)有两次对话显现了故事的曲折和波澜,能否找出来?(顺势分析愚公妻和智叟对愚公“平险”的态度是否相同以及这两个人物的故事情节中的作用,穿插表情背诵愚公与智叟的对话。)3、故事中还有一个生动的细节。(顺势分析“遗男”在故事中的作用。)步骤二:分析讨论愚公的人物形象:课文是怎样表现愚公这个人物的?(1)正确描写——语言、行动(愚公确知平险之利,有远大的抱负。)(2)鲜明对比——智叟(重点分析愚公与智叟的对话。认识:愚公深明查以“平险”之理,有正确的认识。)(3)侧面烘托——山高、路远,操蛇之神惧、帝感其诚(愚公有万难不屈的“平险”精神。)学生概括愚公形象的特点。再概括《愚公移山》的主题。教师点示: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评析]这个教案的设计是很细心的。它首先注意到了力避教学的误区,甚至写了一条“教学警示语”。原来,不少的人忽略了“寓言”特点,淡漠了寓言常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或其它生物,将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寄寓于故事中的特点,不带领学生去正确的捕捉《愚公移山》的寓意,反而设置一些“是不是蛮干”、“决策是否正确”、“为什么不考虑搬家”、“要不要科学办事”之类“化虚为实”的问题引发课堂讨论,结果偏移了教学与教育的线条,无谓地花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其次,教学主线饱满而且清晰。教师创造性地抓住“平险”这个短语,成功地串起了课文的艺术特点分析和人物形象分析,两次分析的“活动”量很足但又不失之过难,问题虽然不多然而却很讲究问题出现的层次性,特别是对愚公形象的分析,不仅仅只是注意到细腻,而且更注意到准确——从人与自然斗争的角度表现“人定胜天”的思想,从所做事情的公益性正义性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综合上述两方面的特点,我们说此教例很准确地掌握了分析的“入射角”。此教例也引起我们一个有趣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