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1这次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的观摩研讨活动。当活动的前三天,我从网上获悉我执教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我立即打开语文书,一遍又一遍的认真研读起来。审视一下课题,发现樟树二字前面的定语很长,是故居前的,还是宋庆龄的故居前的,这就注定这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或者说,这两棵普通平凡的樟树,已经有了作者赋予它们的特殊的含义。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这不失为一篇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文章,然而语文课毕竟不同于政治课,也不单纯是思想品德课。在语文课堂上,要能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语文的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技能,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这才是语文工具性的真正体现。那么怎样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课堂上如果我们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出发点,组织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那么三维目标自在其中,每个语言符号都表现出一种思维,承载着一种思想,蕴含着一种情感。对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积累,就是对思想的传承;对语言的运用就是情感的传递。对一篇课文来说,教学环节设计只有紧紧围绕课文的语言文字,才抓对了教学的切入点、立足点;同时也找到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归宿。因此,我在这堂课上力求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完完全全为学生。《宋庆龄故居樟树》(第二课时)教学预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樟树的外形特点。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3、了解对比手法,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粗壮、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崇敬、瞻仰、纪念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对照屏幕自己批改,有错误订正一遍。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些什么?4、过渡:这是怎样的两棵树让宋庆龄舍不得呢?下面我们继续走进宋庆龄的故居,走近樟树,相信大家只要用心读书,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二、品词析句,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身姿1、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奶奶舍不得呢?自由读文第4自然段。(课件映示文字)边读边做上记号。细细品味,你能读懂什么?2、交流,指导朗读:A句子1:樟树不高,但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出示樟树特写图片欣赏,指导朗读)B句子2:稠密的树叶绿的发亮。(看图理解稠密指导朗读感受樟树枝繁叶茂,美丽生命力)C句子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的'。(无论总是加点)从这句话你又读出什么?A.理解蓬蓬勃勃,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B指导用无论总是造句。①无论()的夏天还是()的冬天,樟树总是那么()。②无论(),()总是()。3、指导背诵。练习背诵。小组互背、指名背(说说用什么方法背诵)、齐背。4、练习说话:这是()的樟树。5、过渡:宋庆龄舍不得樟树不仅仅樟树的蓬蓬勃勃,这还是怎样的樟树呢?三、揣摩写法,彰显樟树永久保持的本色1、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做记号,你又读懂了什么呢?有了收获先跟同桌交流交流。2、交流:①樟树的本身香气②理解香气永久保持相机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引读三句话: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拒虫)指名读句子指导造句。只要就(加点)3、练习用只要就造句: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虫类就()。只要(),()就()。4、背诵樟树的可贵之处。5、再在读读这节,你还有什么发现?6、交流追问:这段是写樟树的可贵之处,为什么写别的树?不写行不行?说说理由。先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繁衍后代。7、小结: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更突出樟树与别的树不同之处,那就是樟树本身有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能拒虫。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8、朗读第5自然段。(男女生分层读)9、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