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导学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朱自清背影导学案.doc

朱自清背影导学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7课、《背影》导学案编写:李敏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的语言所包含的丰富感情。2、把握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征,学习生动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3、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之情,感受亲情,珍视亲情。二、教学重点: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三、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及作家作品常识。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的语言所包含的丰富感情。3、理清文章线索,分析“背影”在表现父子情深上的作用。二、导入: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体会得到。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通过某个动作流露的?父母疼爱子女的细节,有的令人终生难忘。今天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看他是怎样被父亲的背影感动的。三、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集《雪潮》《踪迹》等。他的最高创作成就是散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其中《背影》《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2、解读背景篇末说到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3、积累字词交卸(xiè奔丧(sāng)踌躇(chóchú)u)妥贴(tiē)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狼藉(jí:乱七八糟的样子。)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赋闲:失业在家。晋人有《闲居赋》,所以叫赋闲。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颓唐(tuí琐屑(xiè))差(chāi)使: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当差”,课文中指“职务”。批阅:时间:蹒(pán)跚(shān):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拭(shì):擦。四、整体感知1、主旨概括。思考:本文写了件什么事?以什么为线索?表现了怎样的感情?本文以“背影”为线索,通过对几年前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的情景的追述,特别是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抒发作者对父亲深深地思念之情。2、梳理结构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提出难忘“背影”,引出回忆。第二部分(2~6)开始追忆“背影”,展开回忆,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第三部分(7)结束回忆,抒写思念,泪光中又浮现父亲的背影,结束全篇,与文章开头呼应。【小结】“引出回忆,展开回忆,结束回忆”是回忆性记叙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五、合作探究1、文中出现几次“背影”?划出文中写背影的文字。思考:作者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学生讨论】文章四次描写背影: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②“我看见他带着……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我的眼泪又来了。”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清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重点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2、朗读第六段,思考: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描绘了父亲的背影?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点拨】先作外貌描写,写衣着,然后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反应烘托这个背影。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所以写得详细。3每次“背影”的出现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点拨】第一次是文章开头,点出“背影”,难忘,思念,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蹒跚,艰难地爬过月台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惜别之情催人泪下。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小结】“我”三次看到父亲背影三次流泪的描写,都很细致,使父子之情更加强烈,更加感人。六、当堂检测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差使()奔丧()狼藉()蹒跚()()踌躇()()栅栏()2课内精读。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