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作业.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作业.doc

《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作业.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作业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周俊霞一、请简述2008年教育部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及其核心与灵魂。基本内容: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核心与灵魂: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二、现代教育外部环境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特性,据中国日报报道:2010年6月13日下午,湖北仙桃某中学高一(二)班课堂上,班主任胡老师发现学生黄某在课堂上玩手机后,当即将手机收过来,放在讲台前砸烂,然后丢进了垃圾桶。作为一名教师,你对胡老师砸手机的行为如何看,并作分析。分析:我不赞成胡老师的做法。胡老师砸手机的做法,其实是当今教育面临的“缺乏沟通和耐心”的现实难题。家长给孩子配备手机是相互及时联系的需要,初衷是好的,然而,贪玩且自制力差的学生,未把手机上的一些先进功能用于学习,而是用于消遣,这就产生了弊端。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都有责任加以引导,多沟通,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用手机,而不是简单一纸禁令,让学生不去接触先进的科技产品。“屡教不改,便一砸了之”的做法其实不妥。从法律角度讲,老师无权损坏学生的财物,甚至连没收学生手机的权力也没有。虽然老师砸学生手机后收到的“成效”是客观存在的,但若以此判断该教育方式是可行的,未免太过片面。因为老师“一砸了之”不仅切断了双方沟通的前提,而且这种无法律保护的行为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对他们思想和心理的成长产生错误的引导。从长期效果上讲,对学生行为方式的强行遏制,远不及对学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三、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答记者问中明确指出:“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请结合一实际案例,谈谈你对关爱学生的理解。答:关爱学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关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灵魂。对教育来说,“从根本上讲,学生是第一位”,学生是整个教育的重心,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关爱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教育的责任。“用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谭千秋;在生死之间,选择永恒的张米亚;粉身碎骨护佑学生的向倩……”,我们的优秀教师用行动诠释着师爱的伟大,灾难之中,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把守住生命之门,用自己的生命谱就一首新时期师德之歌。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关爱要有理智。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自身的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关爱要公正、要坦荡,不偏袒和包庇任何一位学生。“教育是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温和而严厉的、热爱美好的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的公民,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四、某教师《思想品德•学会拒绝》的课堂处理如下:在上课前一周,利用闲谈时间,不经意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诱惑影响你的学习?”“你有为抵制不了诱惑苦恼过吗?”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七嘴八舌说个不停。老师进而问“为了抵制诱惑,你们有没有去了解和学习一些成功人士的做法呢?”同学们静了下来,从他们的眼神里教师发现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布置预习:你最能成功抵制的诱惑是什么,抵制的方法是什么,什么诱惑使你最难抵制,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他是怎样抵制诱惑的。上课后,教师让学生按最难抵制的诱惑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要求每组讨论出抵制本组最难抵制诱惑的最佳方案,并进行介绍,最后教师点出教学主题“学会拒绝”。请结合新形势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要求,谈一谈你对该教学案例的认识。答:本案例对学生品德形成加以引导。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魅力在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在于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在教学实施中我们要树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在主动体验中丰富感知、强化情感。我觉得本案例体现了以上几个特点:1、教师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关注到了学生思维训练、能力发展、情感体验,不再只重所谓的“结果”。设计体现出了开放性和创造性。活动设计,一方面是宏扬主题,另一方面也有引出不同意见的意图,进而了解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新要求,激发了学生个体的自主精神与首创精神。2、在合作学习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小组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间实现信息与资源交流,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3、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健康成长。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教学环境中,教材已不限于固定的文字形式,而是融入生活、联系现实的一种课内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整个教学活动不能被“神圣化”。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赏识者,不是教育教学的垄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