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7孔子拜师》教学案例执教者:鲁义毛2011、11、16《17孔子拜师》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教学重点: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大意,体会孔子品行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接触和认识。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孔子的品行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2.生预习课文收集孔子的相关资料、查不理解的词语。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1、依次出示: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边出示边让学生进行朗读)师:有谁知道这些话是谁说的吗?生:孔子(板书:孔子)师:关于孔子,你知道些什么?生1、生2……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看来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播放课件师进一步补充介绍)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学习他年轻时候的故事——(补写课题:拜师)看这个“拜”字特别难写,看老师写,一起读读题目吧——生读课题2、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板书:为什么要拜师?去哪里拜师?向谁拜师?怎样去拜师?)师:嗯,同学们很会学习,读了课题提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你们真了不起!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解决简单的问题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如果在哪里发现了问题的答案,就在哪里做个记号。)师:(巡回指导)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一边读一边把自然段的序号标上,这个习惯真好,没有标上的同学标一下。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师:下面我们先来检查生字词(分别采取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选择易读错得跳读等)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师:生字词读得很好了,相信课文会读得更好。找四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4、解决简单的问题。师:读了课文,哪个问题是你一眼就看出来的。生:向谁。师:孔子是向谁学习呢?生:老聃。师:孔子叫什么名字?在书上找一找。生:孔丘。师:老子还叫孔子什么?(师擦掉向谁?板书孔子、老子)生:仲尼。师:发现了吗?孔子、老子后面都有个“子”而且每次称呼似乎都不一样,知道为什么吗?(生讲不出,师出示课件说明:孔子名丘,字仲尼。古时候,用“名”来称呼自己,用“字”来称呼别人,都是为了表示谦虚和礼貌。后来,人们把很有学问的人称为“子”。)师: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你还听说过像孔子、老子这样有名也称呼“子”的吗?生1:孟子生2:墨子。生3:荀子。生4:韩非子。生5:孙子……师: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师:还有哪个问题是一眼看出来的?生:我回答孔子去哪儿拜师,孔子去洛阳拜师。师:从哪里到洛阳?生:从曲阜到洛阳。(师擦掉去哪?板书:曲阜、洛阳)三、重点研读感悟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读着读着就把两个问题解决了,不仅会提问题,还会解决问题。那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的呢?有没有找到,分别在哪个自然段?理解为什么拜师。(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②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师:读第一段,从文中的哪个句子知道的?生: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师:“渊博”是什么意思呢?老师查了“渊”字,“渊”在这里应该是第几种意思呢?(出示3种注解:1、深水2、深3、姓)师:知道了“渊”的意思,那“渊博”是什么意思呢?师:老师告诉大家,博是广大的意思。那“渊博”就是——深广师:孔子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生:不是,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师:“闻名”是什么意思?老师告诉大家,闻有2种意思:1、用鼻子闻2、听“远近闻名”是什么意思?生:很远的地方、很近的地方都听说过他。师:像这样理解词语中的一个字来理解整个词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师:还有什么原因?生: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师:你真会学习不仅读懂了第1自然段,还读懂了第2自然段。这句话还可以概括为“学无止境”,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见过的人或事吗?师:生活中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意思。2、理解怎样拜师。(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①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②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③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师:那怎么拜师的你们找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