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改革---陈德容书记访谈(公考、军转面试资料).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温州金融改革---陈德容书记访谈(公考、军转面试资料).doc

温州金融改革---陈德容书记访谈(公考、军转面试资料).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温州金融改革---陈德容访谈------面试资料“温州试验”的示范作用本报评论部:温州金融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区现已进入启动实施阶段。具体方案日前刚获批准,中央部委即纷纷给力支持。在温州,两家民资管理公司、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开张,小额贷款公司进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一系列进展让人振奋。这让人们想到了去年第四季度出现的温州金融风波。是危机倒逼出这场改革吗?陈德荣:确实,这场风波凸显了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快了国家对金融体制机制改革的决心。从经济体制改革这一维度看,30多年改革解决了许多关键性问题,但要素市场化的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深水区里绕不开、躲不过的礁石,必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要素市场化改革里,金融体制改革无疑是重中之重。温州风波为什么产生?温州发展模式为什么陷入困境?从宏观层面看,与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影响有关;从企业层面看,有温州企业自身的问题。但深层次反映的则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不足——要素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地方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与民营经济发展严重不匹配。“风波”出现后,中央高度重视,我们也紧急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经济形势,有成效,但困扰温州经济发展的“民间资本多但投资难、小微企业多但融资难”的现象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如果不能从体制机制上突破,温州“两多两难”就无法破题,经济转型就成一句空话,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冲击。从全国看,温州现象不是一地一时的问题。只是因为温州民营经济具有先行性,民间资本充裕,民间金融活跃,对宏观形势和市场变化反应敏感性更高,所以遇到问题更早些,暴露的矛盾更为突出。本报评论部: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也因此被赋予了更多的全国性意义。不过,如何把国务院确定的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等12项主要任务细化到实践当中去,是一次更大的考验。陈德荣:这次的改革方案在观念上有不小的突破。实现这些突破,关键是在推进改革中落实。将“十二条”放到改革开放30多年的大背景下,最大的特点在于,过去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集中于商品市场领域,这次则冲破了对民间资本的束缚,让民间资本阳光化、规范化。在这样的整体框架下,我们推出了包括50多个项目的一揽子计划。归结起来,就是希望在4个领域实现突破,即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本报评论部:如何评判改革得失?陈德荣:金融从根本上讲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评价金融改革成败与否,很简单,看民间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能否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看“两多两难”问题能不能破解,看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能不能解决。更简单些,就是看能否建立起与民营经济相适应、相匹配的金融体系。希望通过这次“金改”,能引来民间资本之水、浇灌实体经济之田。把改革的风险降至最低本报评论部:温州金融改革的一举一动,是在聚光灯下进行的,必然引来广泛的社会关注甚至引发争议。对此,你们会有压力吗?陈德荣:压力当然会有。但改革本身就是一个逐步深化、提升、完善的过程,任何方案都不可能一开始就万无一失、完美无缺,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调整、提升。这个过程中,有不同看法、意见,很正常。这不是改革本身的问题。说到底,设立试验区,本身带着“试错”的探索。本报评论部:我们注意到,前不久央行行长周小川、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等人来温州调研时,不约而同地提到要“允许金融改革试错”、要“包容必要的失败”、“不要求全责备”。对试验区的操作者来说,这是否特别重要?陈德荣:很重要。从这次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快速获批,到部委、省里的鼓励先行先试,我感受到这种强烈信号:不怕改革中有失误,就怕大家失去改革动力和创造力。在防止出现影响改革进程重大错误的基础上,“试错”意味着可以给改革留下足够的施展空间。当然,不是说允许“试错”你就可以肆意妄为,就可以盲目冒进,而是需要理性谨慎。金融体制改革跟商品市场改革不一样,它牵一发动全身,一旦出“错”,破坏力强,影响面大。因此,由温州承担的这项“金改”,一需要勇气,二要强调理性。不能因为各界关注甚至出现微词就提心吊胆、裹足不前,错失温州改革发展的机遇,不能有效担当好为全国金融体制改革探路的重任;另一方面,更要深入调研、周密设计,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把改革的风险降至最低。“试验区”成功了就是“示范区”,但也不是没有失败的风险。对全国和改革进程而言,虽然“试错”允许犯错,失败也能提供很好教训,但我们要力争减少失误,成为示范区。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本报评论部:在不少人看来,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温州模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方政府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思路。在这场“金改”中,政府在把握主动权、积极作为的同时,该如何坚守自己的职能边界,如何角色定位?陈德荣:能不能分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职能边界,各守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