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模型法(1)“对象模型”:即把研究的对象的本身理想化.用来代替由具体物质组成的、代表研究对象的实体系统,称为对象模型(也可称为概念模型),实际物体在某种条件下的近似与抽象,如质点、光滑平面、理想气体、理想电表等;常见的如“力学”中有质点、点电荷、轻绳或杆、轻质弹簧、单摆、弹簧振子、弹性体、绝热物质等;(2)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排除外部条件中干扰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次要因素,突出外部条件的本质特征或最主要的方面,从而建立的物理模型称为条件模型.(3)过程模型:把具体过理过程纯粹化、理想化后抽象出来的一种物理过程,称过程模型理想化了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有些题目所设物理模型是不清晰的,不宜直接处理,但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恰当的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审视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转化为数学问题还原为物理结论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原始的物理模型可分为如下两类:对象模型(质点、轻杆、轻绳、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理想物理模型电表、理想变压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点光源、光线、原子模型等)过程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简谐运动、简谐波、弹性碰撞、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物理解题方法:如整体法、假设法、极限法、逆向思维法、物理模型法、等效法、物理图像法等.知识分类举要力的瞬时性(产生a)F=ma、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牛顿第二定律1.力的三种效应:时间积累效应(冲量)I=Ft、动量发生变化动量定理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动能发生变化动能定理2mE2.动量观点:动量(状态量):p=mv=K冲量(过程量):I=Ft动量定理: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公式:F合t=mv’一mv(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I=F合t=F1t1+F2t2+---=p=P末-P初=mv末-mv初pp'p0p-p动量守恒定律:内容、守恒条件、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12内容: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守恒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作用。(理想化条件)②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③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④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⑤全过程的某一阶段系统受合外力为零,该阶段系统动量守恒,即:原来连在一起的系统匀速或静止(受合外力为零),分开后整体在某阶段受合外力仍为零,可用动量守恒。例:火车在某一恒定牵引力作用下拖着拖车匀速前进,拖车在脱勾后至停止运动前的过程中(受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短时间的作用,也适用于长时间的作用。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各种表达式的中文含义):P=P′或P1+P2=P1′+P2′或m1V1+m2V2=m1V1′+m2V2′(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ΔP=0(系统总动量变化为0)ΔP=-ΔP'(两物体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果相互作用的系统由两个物体构成,动量守恒的实际应用中的具体表达式为mv'mv'm1v1+m2v2=1122;0=m1v1+m2v2m1v1+m2v2=(m1+m2)v共原来以动量(P)运动的物体,若其获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动量(-P),是导致物体静止或反向运动的临界条件。即:P+(-P)=0注意理解四性:系统性、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系统性:研究对象是某个系统、研究的是某个过程矢量性:对一维情况,先选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速度取正,反之取负,再把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引入正负号转化为代数运算。不注意正方向的设定,往往得出错误结果。一旦方向搞错,问题不得其解相对性:所有速度必须是相对同一惯性参照系。同时性:v1、v2是相互作用前同一时刻的速度,v1'、v2'是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速度。解题步骤:选对象,划过程,受力分析.所选对象和过程符合什么规律?用何种形式列方程(先要规定正方向)求解并讨论结果。动量定理说的是物体动量的变化量跟总冲量的矢量相等关系;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存在内部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在作用前后或作用过程中各物体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