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讲义绪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关于自然、人类社会、人类思维一般规律及本质的科学理论体系1、狭义2、广义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1、历史条件2、阶级条件3、自然科学前提(3个)4、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⑴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合理的内核”、费尔巴哈“基本的内核”⑵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⑶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的特征1、实践性2、阶级性3、科学性四、马克思主义的内容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五、马克思主义的显著成就:唯物历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第一章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意识或精神)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1.包括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哲学派别的划分标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2.二者有无同一性—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区分标准二、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是本原、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中外主要代表思想)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个特点)⑶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2.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是本原、第一性的;意识决定物质;主要形态⑴主观唯心主义:以某些或某个人的情感、感觉等为本原(中外主要的代表思想)⑵客观唯心主义:以某种“客观精神”为世界本原(中外主要的代表思想)辩析:世界统一于存在。本体论一、物质的定义(唯一属性----客观实在)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2、3、4)2、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⑵物质是运动的主体2.运动绝对性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A、运动中有静止B、静止中有运动C、如果割裂两者的关系,则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与相对主义诡辩论⑴形而上学不变论: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代表思想例: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我国古代:飞鸟之景,不动也。芝诺悖论:阿基里斯追龟、飞矢不动。⑵相对主义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例: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克拉底鲁: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的特征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5、时空的无限性与有限性⑴无限由有限组成,并通过有限而存在⑵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1.事物是无限可分的。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2.有限的事物由无限构成⑶有限与无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实践的定义;是人的存在方式;特点;1.实践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a.主体客体化—生产过程b.客体主体化---消费过程2.世界的分类三、意识1.意识的产生条件:2个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⑵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2.本质:⑴人脑的机能⑵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特点:形式的主观性分割后2种错误观点内容的客观性庸俗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3.作用:主观能动性(4个);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4.人工智能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方法论辩证法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普遍联系1.联系的定义2.联系的特征:⑴普遍性⑵客观性⑶多样性几对范畴: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可能与现实;详见课件PPT二、永恒发展1、发展的定义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新事物的定义。4、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3个)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核心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定义⑴属性原理矛盾的两种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⑶不平衡性原理A、主要矛盾、次要矛盾B、矛盾的主、次方面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⑴质、量、度的定义;⑵质变与量变的含义、质变与量变的关系;⑶方法论----适度原则3.否定之否定----揭示事物发展的道路与方向⑴肯定与否定的含义及其关系⑵辩证的否定观(4点,书47)形而上学的否定观⑶否定之否定的含义与实质第2章----认识论(结合古代知行观)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的、唯心的)1.实践的决定作用: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见书P652.认识的反作用(指导作用):3方面二、认识的本质: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三、认识的过程:2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⑴感性认识的定义。感性认识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⑵理性认识的定义理性认识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关系(反对本本、经验主义)2.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到实践3.认识的过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