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海域船锚.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台山海域船锚.ppt

台山海域船锚.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近年来,关于“海丝”的研究越来越为学术界所重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等得到较大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顶峰,被称为“陶瓷之路”的海上贸易路线逐渐代替了陆上丝绸之路,即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的主要通道,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宋代造船手工业的发展,对于海外贸易的拓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宋代的内河航运也十分发达,《清明上河图》就真实地记载了宋代汴河上紧张繁忙的航运景象。宋代的造船业突飞猛进,在当时的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研究宋代造船业,最直接的考古学研究对象就是这个时代的古沉船。通过沉船,可以最直观地了解与研究造船业的发展情况。除了沉船之外,还有码头遗址、河道遗迹等也是研究的内容之一,但并无新发现,因此不再赘述。本报告主要将沉船分为两大类,即内河沉船和沿海沉船。其中较为著名的沉船有“南海一号”和“华光礁一号”沉船,虽不是最新发现,但是随着发掘与保护等后续工作的开展,仍然值得引起重视。沉船形制:GC1全长25.5、船首宽4、船尾宽3.75、船中部最宽5.85米。船形虽较为完整,但西侧的船舷已于船底分离,船体向西倾斜。船舱由上下对称的横梁构成。船体内铺设由舷压筋,起到了支撑和加固船体的作用。船身从南往北设船舱十个。船内出土遗物有铁器、瓷器、陶器、簸箩、钱币等。GC2残存的船首部分宽3.85、船尾宽3.65、中部最宽5.5、船体残长23.6米。船身从北往南共设船舱十处。船体内侧铺设有不规则的舷压筋。船首与船尾起翘处的木板有明显的刮削痕迹,且有火烤的痕迹。船底横梁与船板相接处均开有长方形穿孔,每个横梁有三个长方形穿孔。船内出土有瓷器、陶器、磨石和钱币等。两船形制相同,方首,方尾,平底,两端上翘,船体宽且扁,大体符合沙船的特征。船底板与舷板皆为单层结构,船底为纵向单板平铺。船舷为单板上下拼接,板与板之间用铁钉从外向内斜向钉入加以固定,缝隙间填桐油灰。形制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正在虹桥下通行的船形制非常相似。《清明上河图》正通过虹桥的船只古船1平面图古船2平面图图片来源: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滑县文物保护管理研究所《河南滑县宋代古船的发掘》,《考古》2013年第3期。造船工艺:两艘古船船体上两木料间缝隙较小,有明显锯过的痕迹,系一次性开解而成,说明这两艘船船身所用木料在开解的过程中使用了框架锯。开解后的木料还进行了刨制,木料残留的状如柳叶的浅槽和木板表面有突出的结节,说明木板进一步精加工时使用的是削。研究意义:中国古船的船体形制分为方首平底和尖首尖底两种,这两艘沉船,即沙船,属于前一种,身体宽且扁,宋代称”防沙平底船“,为内河、近海的主要船形之一。这两艘古船应是黄河改道而被遗弃的黄河货船。滑县古船为豫北地区的首次发现,古船时代早,体量大,保存相对完整,是内陆地区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宋代船只标本,为研究河运史以及当时的造船工艺提供了新的资料。台山海域船锚:(《台山海域出水第3件宋元木锚,正制定措施保护沉船》,《广州日报》,2012年12月17日)时间:2007年、2012年地点:广东省台山海域浪琴湾过程:2007年10月,台山渔民曾在浪琴湾打捞起两件木锚。2012年,台山渔民在浪琴湾的海底,打捞出一件沉船木锚。木锚的形制:这三件木锚均设计考究,做工精细,其中一件为双爪锚,两件为单爪锚。最引人注目的是双爪锚,该锚是由锚柄与双爪用木榫固定,外面再用棕绳捆扎,双爪锚每条爪长1.4米。单爪锚由锚柄和爪组成,2012年出水的单爪锚柄长达5米多,估计这艘货船载重量更大。目前全国仅有4件木锚,其中一件单爪锚在南通市发现,另外3件在台山出水,而双爪锚更是全国唯一一件。时代:经过鉴定,3件木锚为宋元时期货船使用。船锚的作用:古代货船一般分石锚、木锚、铁锚。石锚是最古老的货船使用,而木锚为宋元时代商船使用,这些船锚的作用是固定船只,加强船只停泊时的稳定性。一般的船只配有主锚与副锚,据此估计发现木锚的水域有两艘以上宋元时代行走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沉船。这2艘沉船为行走在广州至东南亚地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货船,在台山浪琴湾海域上,布满暗礁,这艘货船可能是撞上暗礁而沉没。另外,同时出水的还有一块3米多长的并留下火烧痕迹的船板。“华光礁一号”沉船:时间:1996年首次发现地点:海南省西沙群岛中部靠南华光礁的西北边缘过程:(胡琴:《在南博遇见南宋沉船华光礁Ⅰ号:来自海上丝路的宝藏》,《江苏科技报》2016年4月27日第A14版)1996年首次被发现;1998年开展西沙群岛水下文物普查工作期间,国家博物馆和海南省文物部门做过初步的试掘工作,出水文物近1800件,出版了《西沙考古》学术报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