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1.doc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后,对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等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来学习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到底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尝试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本节内容既对前两章的基因的有关知识作本质性的阐述,也下启后三节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遗传效应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索过程。(2)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3)了解“同位素标记法”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运用。(4)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2.能力目标(1)通过图文转换,提高信息处理能力。(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为例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科学研究实验不断完善、科学发现的曲折过程。(2)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遗传、变异是生命最重要的特征,且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就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解决方法]1.采用先行组织者的方法讲清噬菌体的结构和细菌的结构。2.让学生用目标学习的方法,边看书,边看图去感知,再用反馈点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策略】1.教师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在介绍实验时以“问题引导呈探究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提出质疑→引入下一个实验”的教学程序,使各个实验一环扣一环,认识到科学实验在一步一步地完善,最后才得出最具说服力的结论,并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2.学生学法学生可采用观察、阅读、讨论,比较法,归纳法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教学过程】通过减数分裂的学习,我们知道染色体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和DNA哪一种才是遗传物质呢?(引入新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菌做实验寻找遗传物质,请大家阅读书本43页,看看格里菲思怎样做实验的。(板书)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请学生阅读关于肺炎双球菌的知识。认识R型细菌和S型细菌。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类荚膜,无毒性。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类荚膜,有毒型。动画演示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的四个阶段,同时完成四个阶段的文字总结。感染感染(1)活R型细菌老鼠健康感染(2)活S型细菌老鼠死亡感染(3)灭活S型细菌老鼠死亡(4)活R型细菌+死S型细菌老鼠死亡提问:从第④组实验鼠体内可分离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说明了什么?(回答: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可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讲述:格里菲思的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格里菲思没有找到。提问:如果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确定转化因子是什么,你觉得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提示:排除干扰,设法将DNA与蛋自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回答:从活的S型细菌中分离,提取出各种成分,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观察其后代是否有S型细菌出现)(板书: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它的同事,把S型细菌的组成物质全部分离,并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得出如下结果:S型细菌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R型R型R型R型R型S型R型R型S型多糖脂类蛋白质RNADNADNA的水解产物通过艾弗里实验的思考,可准确地得出“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的结论。因转化而来的S型细菌能将性状传递给后代,说明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