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消防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8.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消防规划说明书.doc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消防规划说明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消防规划说明书【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附件一规划说明书第一局部消防专项规划的编制背景与现状分析区域概况地理位置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东江下游,北靠广州,南依深圳,东邻惠州、博罗,西隔珠江与番禺相望,处于穗、莞、深、港经济走廊的黄金地段。东莞市境内东南部和中部为丘陵,北部为东江流域平原,西部和西北部濒临珠江口,是河涌交错的水网地带,形成了自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地势。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处于东莞中部大朗、寮步和大岭山三镇围合区域,属丘陵水系发育地区,位于莞深高速公路中段,距离广州83km、深圳35km。气候条件规划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靠近南海沿岸,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清楚,冬夏季风交潜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日温差小。年均气温为22℃,一般年份最高温度36℃,最低温度3-4℃。正常年份,年降雨量为1800-2000毫升。年日照时间为200天以上,雨季40-60天,无霜期在350天左右。规划区气候适宜热带、亚热带水果、花卉及多种蔬菜的生长,不少产品在港澳占有重要地位。生态环境规划区大量的森林覆盖和自然水体,加上地处低纬,日照时间长,大气对流旺盛,空气交换量大。其中常风风速比广州大0.8倍,比深圳大0.5倍,自净能力强。适宜开发高科技研发、产业、旅游、度假。淡水资源规划区依托松木山水库供水,水资源极为丰富。水库总库容6520万立方米,集雨面积54.2Km2,建有10万m3/d的大型自来水厂。随着东江引水工程的建设,区域性供水系统形成,中西部供水能力完全能保障本地区的开发需求,规划将松木山水库定性为景观水系。对外交通规划区有多种交通体系交汇。高速公路包括莞深高速和常虎高速;快速道路包括厚大快速和莞蛇快速;一级公路包括莞长公路和莞樟公路;国道有107国道;一般公路包括石龙大道和杨朗公路。生态资源气候舒适宜人,青山、碧水、树林形成了独特的生态资源。生态资源包括植物密集区、自然生态区、一般植被区、人工生态区和水生态区,各类生态资源类型如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生态资源评价表资源类型面积〔km2〕比例〔%〕植被密集区12.0320.24自然生态区5.709.59一般植被区26.4944.57人工生态区7.3612.38水生态区7.8513.22总计59.43100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包括工业用地、镇村居住用地、养殖用地、已平整用地、水库、鱼塘、园地〔林地〕,总用地为59.43km2,已建设用地为1.62km2,见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现状用地汇总表用地名称用地面积〔km2〕占总用地比例〔%〕工业用地0.981.65镇村居住用地0.641.08养殖用地1.622.73已平整土地3.535.94水库6.2110.45鱼塘3.896.55园地〔林地〕42.5671.60总用地59.43100旅游资源规划区虽无著名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但这里气候舒适宜人,青山、碧水、树林形成了独特的旅游环境,十分适合以休假、疗养为特色的旅游业之开展,尤其临近穗、莞、深、港国际旅游业兴旺、生活水平较高的珠三角地区,莞深、常虎高速公路、虎门大桥的建设,游客来源远达珠三角粤东、粤西,远景开展十分可观。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还可能吸引北方旅游淡季的内地南下游客。现代科技产业旅游区同传统省级旅游胜地虎门、威远岛、仙鹅湖和岭南特色的可园、茶山南社结合,构成旅游的整体优势。根底设施港口东莞凭借位于珠江出海口的地理位置,近年来大力进行港口建设,开展航运事业,初步建立起了内河航运和沿海航运相结合的航运体系。近年来重点建设了莞城港、石龙港、太平港口岸,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可依托的虎门港口距离为25Km。1984年太平港设立海关,为国家一类口岸,开通直达香港的定期客货航运。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将东莞沙田货运港与太平客运港合并,定名为虎门港,并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开展客货运业务,为东莞社会经济进一步开展又开通了一条新的航线。建设中的虎门港,已建成2000吨级至35000吨级泊位11个,设计能力600万吨。1999年,内河通航里程598Km,港口货物吞吐量338万吨。电力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高标准建设电力生产供给设施,形成了以大电网为根底,分布在各镇区的电厂、变电站为骨架,通达各乡的较为完善的供电系统网络。东莞2000年完成供电量178.03亿Kwh,网供电量居全省之首。随着经济形势的持续好转,一批新的供电设施正在建设。电信东莞已拥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字数据网、分组交换网、移动通信网和SDH传输网等,在全省、全国均居领先水平。近年来,邮电部门向社会推出了国际互联网、视聆通、存储转发、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