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积极意义及落实中的难点.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3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积极意义及落实中的难点.pdf

“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积极意义及落实中的难点.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08號2010年11月4日“十二五"規劃主要內容、積極意義及落實中的難點經濟硏究員蘇杰內容提要近期出台的中國“十二五"規劃以科學發展為主題,致力於經濟結構調整,完善擴內需、新興產業發展與社會保障體系等全方位戰略,引領中國經濟邁入深度改革的關鍵時期。隨著規劃的貫徹落實,中國經濟將通過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與市場經濟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實現長期可持續性增長,繼續發揮在區域和世界經濟中的帶頭作用。同時,落實過程中也會面臨發展模式選擇、政府角色轉型、社會體制改革、增長與發展的平衡以及復雜國際環境等難點問題。香港則可進一步抓住機遇,促進自身發展,並發揮配合中國經濟轉型的作用。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10月18日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並於10月27日公開發布。雖然完整的規劃方案需待明年3月“十二五"規劃描繪中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後才能正式出爐,但從共計12個部分的建國經濟下一個五年藍圖議稿中,不難發現今後五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脈絡和宏觀方向:緊扣科學發展主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以人為本的可持續性發展。“十二五"規劃聚焦結構戰略性調整“十二五"規劃綱要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科學發展理念成為經濟發展主題首先,首次明確中國經濟的科學發展理念。所謂科學發展,有別於以往偏重於追求速度與經濟規模的模式,是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統籌兼顧、兼容並包的發展理念。“十二本刊所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1五"期間,中國經濟在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將更加注重經濟內涵的廣泛、公平與合理性,以實現包容性增長,即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經濟發展成果。其次,擴內需位列十大任務之首,建立主要依靠消費帶以消費帶動國民經濟增動的國民經濟增長體系。隨著城鎮化的推進、中產階層的壯長成為“十二五"規劃大以及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的建立,“十二五"期間的消重要戰略費拉動將從一系列臨時性政策措施轉化為國家戰略,逐步成為中國經濟的首要動力,力爭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增長的新局面。第三,完成經濟轉型之下的產業結構調整。“十二五"期間將改變過去過度依賴第二產業和物質消耗為主的產業框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可架,建立中國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其中第三產業將取代現持續增長有的第二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尤其是金融、信息、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及文教旅游等滿足精神消費的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隨著經濟發展從偏重於追求速度與經濟規模向經濟效益與環境、能源(3E)兼顧的模式轉變,現代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綜合運輸體系以及海洋經濟等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制度建設提供經濟轉型的第四,完善市場經濟各項配套制度建設。6年前啟動的致系統性保障力於分好“蛋糕"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在經過發改委、人大財經委等多部委密集調研後,年內行將出爐,為“十二五"制度化改革拉開序幕。“十二五"期間在公共服務體系、政府保障能力、社會保障機制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規范建設,將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市場經濟體系。“十二五"規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十二五"規劃有利於中國經濟通過全面、協調、可持續性發展完成戰略結構性轉型,提升總體經濟實力,強化綜合競爭力,繼續發揮在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發展中的領先優勢。注重質量,有利於經濟首先,淡化GDP目標有助於克服片面追求高速增長帶來進入可持續發展軌道的問題,引領中國經濟進入可持續發展軌道。中國經濟增長一向以追求GDP為主要目標,以擴大投資規模為主要任務,2以重化工項目和熱衷批租土地為主要途徑,以行政推動與行政干預為主要手段,在促進經濟起飛和快速增長的同時,造成政府財政收入增長遠高於居民收入增長、經濟增長表現遠優於單位能耗任務完成情況、高房價、高通脹等民生問題積聚以及環境資源的嚴重破壞等,經濟發展的風險因素不斷上升。以涵蓋經濟增長、經濟結構、人口資源環境、公共服務、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指標體系逐漸淡化偏重於追求GDP增長的模式成為大勢所趨。據花旗集團、高盛亞洲等機構預計,“十二五"期間的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會調至7%,而規劃綱要並未提及具體GDP增長目標,更是加深了外界對中國經濟下一步注重可持續性發展的預期。經濟增速趨於平穩,將為結構性問題的解決創造時機。其次,內需與消費的提振有利於轉變中國經濟長期出口擴內需、促消費增加經導向和投資主導發展模式,發掘與拓展可持續增長的內生動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力。國際經驗表明,大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內需支撐,2008年美國、印度內需占總需求的比重分別為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