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闪蒸过程的计算(jìsuàn)方程(MESH)方程(fāngchéng)总数:2C+3个Q,T(或p),L,yi,xi进行闪蒸计算之前,需要核实闪蒸问题是否(shìfǒu)成立!2.3.1等温闪蒸将E-方程(fāngchéng):令:将(2-67)和(2-68)式代入S-方程(fāngchéng),得到:(2-67)通过闪蒸方程(2-71)求出汽化率后,由(2-67)和(2-68)式可分别求出xi和yi,进而(jìnér)由总物料衡算式(2-64)可求出V和L,由热量衡算式(2-65)可求出Q。汽化(qìhuà)率的迭代:2.3.1等温闪蒸2.3.2绝热闪蒸一、序贯迭代法二、同时(tóngshí)收敛法二元混合物的逸度(yìdù)系数B、RK方程(fāngchéng)活度系数(xìshù)的计算二元溶液(róngyè)的活度系数二元溶液(róngyè)的活度系数B、MargulesEquC、WilsonEqu.三元溶液(róngyè)的活度系数B、WilsonEquation1、李海明,褚福云,孙景威,相平衡常数在精馏过程中的应用(yìngyòng),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2、汪文川.汽液相平衡计算中活度系数法简评,化学工程,1988,(01)3、屈强,罗金生,于广锁,于遵宏,人工神经网络在汽液相平衡常数预测中的应用(yìngyòng),计算机与应用(yìngyòng)化学,2001年04期4、白润生,精馏过程计算中相对挥发度的平均值近似,石油化工,1999年04期5、张珏成,纯物质逸度(yìdù)定义的讨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2期6、耿晓云,刘乐,杨贵荣,关于逸度(yìdù)和逸度(yìdù)参比态的讨论.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7、牛家治,郭乔峰,从气态方程讨论逸度(yìdù)的计算.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8、陈必清,普遍化方法计算混合气体逸度.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0年03期9、傅杨武,王裕玲,陈书鸿,活度系数模型预测汽-液相平衡的发展概况.重庆(zhònɡqìnɡ)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03期10、李小斌,任万能,刘桂华,NaOH-NaAl(OH)4-H2O体系活度系数的计算模型.中南大学学报,2006年03期11、李娴,高温高压碱土金属溶液活度系数新模型的研究.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陆小华12、景孔华,康惠宝,王利生,改进PSRK模型预测高分子溶液的活度系数.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11期13、极性物系多组分分离(fēnlí)泡点计算,齐鲁石油化工,1991(3),20814、曾健,胡文励,一种(yīzhǒnɡ)新的泡点计算方法,天然气化工,1995,(1):5215、曾健,胡文励,露点计算的一种(yīzhǒnɡ)改进[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99,(5)16、汪萍,项曙光,一种(yīzhǒnɡ)改进的泡露点计算方法.化工时刊,2004年05期17、李谦,魏奇业,华贲,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组分混合物泡露点.计算机及应用.化学工程,2004,18、王双成,理想混合物泡点温度和露点温度的快速计算方法.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19、马志杰,改进(gǎijìn)的中低压下泡点、露点和等温闪蒸编程计算方法.广州化工,2002年01期20、极性物系多组分分离泡点计算,齐鲁石油化工,91(3),20821、三组分平衡闪蒸中的关联式,石油化工,1993,(3):17022、多元平衡闪蒸计算的新方法(fāngfǎ),石油化工,1988,17(4):21723、杜英生,李鑫钢,赵汝文,郑陵,余国琮.多组元多级绝热闪蒸过程的研究(Ⅲ)-闪蒸过程的工业应用.化学工程,1994年01期24、谷里鹏,谷雨.绝热闪蒸的快速计算和应用.化工机械,2004年04期1、相平衡关系可用几种方法来表达。2、就活度系数法计算(jìsuàn)汽液平衡常数的通式,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讨论:1)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2)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3)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理想溶液;4)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非理想溶液。3、什么(shénme)叫露点,精馏塔顶温度如何处理?4、怎样判断混合物在T,P下的相态,若为两相区其组成怎样计算?5、简述绝热闪蒸计算的计算方法和特点。由正辛烷(1),乙苯(2)和2-乙氧基乙醇(yǐchún)(3)所组成的溶液,其组成为:学习本章要熟练掌握多组分非理想体系平衡常数计算方法;掌握汽液相平衡关系常用的两种形式;会用相平衡常数和相对挥发度表示相平衡关系;至少会一种求算活度系数(xìshù)和逸度系数(xì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