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把把脉.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把把脉.doc

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把把脉.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把把脉------听范冬松教授《课堂教学诊断》有感2月14日上午,海港区教师进修学校范冬松教授以浅显易懂的语言、风趣幽默的比喻、具体实际的微观指导,对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成因、改进方法予以了分析与指导。他的讲座结合实际可操作性强。范教授一开场就以形象的比喻对评课与课堂教学诊断加以了区分,范教授说评课是对课堂教学既欣赏又分析,找出优点与不足;而课堂教学诊断就像一个医生给病人诊病一样,不但要发现问题,而且了解问题成因,还要对症下药,相比于评课更有深度。范教授提到病态的课堂与健康的课堂表现,健康的课堂应是有趣的、有用的、有序的。他也让我们想一想病态的课堂有哪些表现?听了范教授的讲座我又对此问题进行了反思,就让我站在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把把脉吧!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多数教师都已经能领悟并落实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及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满堂灌”、“一言堂”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讨论多了,交流多了。但在我们的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由于新课程理念落实不当的新问题:1、过分求新、求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教材中也就某一题呈现了一些学生的不同算法和解题思路。但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一定有那么多种和教材中出现的算法一样多的思路吗?经常在听课时听到老师面对学生的回答而还在提问:“你还有不同的解法吗?”“你还有哪些好方法?”学生面面相觑,无从答起。试问,教师有必要在学生面前“穷追不舍”、“面面俱到”吗?学生没想到教材展示的全部算法就一定逼着他们说出来吗?我个人认为好的方法学生没想到的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和学生交流表达出来:“老师也有一种好方法,想给同学们说说……”,而教材呈现的方法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方向,不一定自己的学生一定适用。老师不能只为了追求多样化而去“逼”学生呀!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应做教材创造性的实施者。2、范老师提到了教学媒体缺乏。诚然,多媒体教学的恰当利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而我在此也想提提多媒体教学不当使用带来的一些弊端影响。(1)有些老师在多媒体使用时只顾操作电脑,到学生中间巡视的少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2)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必要的教师示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需要老师的示范,例如画角,教师可以利用三角板在黑板上示范,既形象有直观,而这样的内容显然利用在高级的多媒体演示也不能替代教师的演示作用。(3)多媒体设计过于复杂、花哨,非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范老师说的很好,教师要充分挖掘身边尤其是学生身边熟悉的资源加以利用,这样更贴近学生。(4)经常看到有的老师在利用多媒体讲完一堂课后黑板空空如也,重点部分也随着幻灯片翻页而过,学生想回顾本节课内容也无从找到了。好的板书可以很好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与整理,所以多媒体使用的同时板书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5)再者,有些老师用多媒体展示过于频繁,信息量过大,挤得学生没有看书、没有思考的时间。我觉得这是不是也在变相“满堂灌”?剥夺学生看书的权利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呀!新课程的实施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而在我们的新课堂上教师们也应该时常给自己把把脉,以学生为本,我们都愿做健康的老师,呈现给学生健康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