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点.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7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言文知识点.docx

文言文知识点.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言文知识点第一篇:文言文知识点《陋室铭》知识梳理(九下179-180)一、文学常识:刘禹锡和“铭”文体特点。二、重点字词:(九下179-180)三、理解性默写: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句,极交友之妙境。三、思想内容: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四、问题: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2、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一个坦荡乐观、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3、作者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何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突出主旨,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4、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以古代名贤自比,意在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5、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回答他?物质方面的确比较简陋,但这里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何陋之有”是说我志趣方面并不鄙陋,而是高雅绝俗。五、艺术特点:(1)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托物:陋室;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2)类比手法。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知识梳理(七下214)一、文学常识:宋濂和“序”文体特点。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序,这里是赠序,古代一种惜别赠言的文体。二、重点字词:(七下214-215注释)四、思想内容: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马生刻苦好学。注意“勤”与“艰”字。五、课文内容理解:1、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读书难,要借书,抄书;(2)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3)求教难,常遭“叱咄”;(4)生活难,“日再食,”穿“缊袍敝衣”。2、作者成人后求学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4、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1)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2)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5、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怕吃苦。为获得知识,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2)学习兴趣浓,以苦为乐。(3)非常虚心,尊敬老师,虔诚求教。6、文中叙述了宋濂自己求学时的情况,你还能举出与之相似的古人读书的事例吗?“囊萤映雪”说的是晋朝车胤、孙康。他们很爱读书,家里很穷。车胤就捉萤火虫放入袋子里,晚上读书用;孙康冬天在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悬梁刺股”悬梁是说西汉孙敬孙敬昼夜苦读,就把头发绑到房梁上;刺股是说战国时代,苏秦,读书瞌睡时,就用锥子扎大腿。“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爱莲说一、用原文回答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3、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体现莲自尊自爱(或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辱)的句子: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理解1、“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2、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通过对比,为了突出作者独自喜爱莲花,衬托他要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高洁的情操和正直的品德。3、作者通过衬托,表达了怎样志向?表达了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高洁的情操和正直的品德。4、文中爱菊、爱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