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章糖类与糖代谢第一节生物体内的糖类1.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核糖葡萄糖在体内的作用2.双糖13.多糖淀粉(starch)糖原(glycogen)糖原在体内的作用肝细胞中的糖原颗粒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4.结合糖㈠氧化功能1g葡萄糖16.7kJ正常情况下约占机体所需总能量的50-70%㈡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1、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基本组成成分;2、糖与脂类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或糖蛋白/蛋白聚糖(统称糖复合物)。糖复合物不仅是细胞的结构分子,而且是信息分子。3、体内许多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都是糖蛋白,如抗体、许多酶类和凝血因子等。四、糖的消化吸收1、口腔消化次要2、小肠内消化主要1.部位:小肠上部实验证明:以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为100计,各种单糖的吸收速度为:D-半乳糖(110)>D-葡萄糖(100)>D-果糖(43)>D-甘露糖(19)>L-木酮糖(15)>L-阿拉伯糖(9)ADP+Pi糖类物质单糖淀粉口腔,-amylase,少量作用胃,几乎不作用小肠,胰-amylase,主要的消化场所麦芽糖、糊精、蔗糖、乳糖等(食物中所混入)麦芽糖酶,糊精酶,蔗糖酶,乳糖酶等葡萄糖、半乳糖、果糖肠黏膜细胞肠壁毛细血管门静脉血液组织、细胞五、糖代谢的概况机体的生存需要能量,机体内主要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ATP的形成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条是由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水,从中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形成大量的ATP。另外一条是在没有氧分子参加的条件下,即无氧条件下,由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在此过程中产生2分子ATP。一、糖酵解的概述二、糖酵解过程三、糖酵解中产生的能量四、糖酵解的意义五、糖酵解的调控六、丙酮酸的去路总论1、糖酵解的概念人体内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分解为乳酸,同时产生少量的能量的过程称为无氧分解,或称糖酵解。糖酵解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不论有氧还是无氧条件均能发生。10个酶催化的11步反应(G)⑵6-磷酸葡萄糖异构化转变为6-磷酸果糖⑶6-磷酸果糖再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⑷磷酸丙糖的生成⑸磷酸丙糖的互换上述的5步反应完成了糖酵解的准备阶段。酵解的准备阶段包括两个磷酸化步骤由六碳糖裂解为两分子三碳糖,最后都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在准备阶段中,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能量,与此相反,却消耗了两个ATP分子。以下的5步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磷酸化反应。这些反应正是从3-磷酸甘油醛提取能量形成ATP分子。⑹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⑺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⑻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⑼2-磷酸甘油酸脱水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⑾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E1:己糖激酶糖酵解过程中ATP的消耗和产生四、糖酵解意义细胞对酵解速度的调控是为了满足细胞对能量及碳骨架的需求。在代谢途径中,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所处的部位是控制代谢反应的有力部位。糖酵解中有三步反应不可逆,分别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因此这三种酶对酵解速度起调节作用。1、磷酸果糖激酶(PFK)的调控2、己糖激酶的调控丙酮酸激酶pyruvatekinase2、丙酮酸还原为乳酸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糖有氧氧化概况糖的有氧氧化与糖酵解一、丙酮酸的生成(胞浆)二、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丙酮酸脱氢酶系CO2三、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线粒体)三羧酸循环的概念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丙酮酸通过柠檬酸循环进行脱羧和脱氢反应;羧基形成CO2,氢原子则随着载体(NAD+、FAD)进入电子传递链经过氧化磷酸化作用,形成水分子并将释放出的能量合成ATP。第一阶段:丙酮酸的生成(胞浆)第二阶段: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线粒体)第三阶段: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线粒体)⑴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⑸琥珀酰CoA转变为琥珀酸⑹琥珀酸氧化脱氢生成延胡索酸⑺延胡索酸水化生成苹果酸⑻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P三羧酸循环特点④三羧酸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生成两分子CO2。⑤循环中有四次脱氢反应,生成三分子NADH和一分子FADH2。⑥循环中有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一分子GTP。⑦每完成一次循环,氧化分解掉一分子乙酰基,可生成10分子ATP。三羧酸循环小结四.TCA中ATP的形成及其生物学意义TCA生物学意义①糖的有氧分解代谢产生的能量最多,是机体利用糖或其他物质氧化而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②三羧酸循环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不仅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且还是联系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纽带。③三羧酸循环所产生的多种中间产物是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物质生物合成的原料。在细胞迅速生长时期,三羧酸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