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41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说解。一、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是中学物理的重点章节之一,它以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前三章学习过的“力和运动”以及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也是继续学习动力学其他知识的基础,在基础知识学习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且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应用极其广泛,学习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之本定律可设计为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出,更具有智力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一)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功能及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定位为:1、知识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会用它解决实际问题;(3)知道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和联系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3、情感价值观(1)学习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和重要作用。(2)激发学生关心和重视生活物理,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美。(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本质含义,并能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区分二力平衡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说学情高一年级大部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较强,学习热情高,有参与意识。这是在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前提。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对定律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比较熟悉,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定律本身知识,但是在具体应用和认知上会有片面现象,所以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而且好奇心强是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为全面提高接受能力。三、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法、分层探索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即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再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使学生积极参与建立物理规律的全过程,从而对所得结论深信不疑,体验到创造的成功和快乐。再用定律来解释生产、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四、说学法学而得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以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索归纳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教会学生“三会”:会观察、会实验探索、会分析总结规律。五、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展示人用桨向后划水,船前进和穿滑轮的运动员用力推墙,墙不动,运动员向后滑的动画,然后设疑:为什么人向后划水船前进?为什么运动员推墙反而后退?像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为枢纽,会大大地激发学生求解问题的好奇心、探究欲,真切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由此引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实验探索,寻找规律学生在初中已有经验,须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来研究力。已具备探索的基础,于是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利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通过学生实验,体验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实验探索,然后由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出结论。3.分析归纳,总结规律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2、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3、力的性质相同4、同时产生,同时消失4.巩固反馈,知识迁移接着适时抛出问题,“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的两个力一定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吗?”学生讨论后填表区分二力平衡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从而顺利突破重难点5.布置作业,巩固升华在布置作业这个环节,我将教材后面的问题与练习中的1、2、3题作为课后作业,这三道题目都是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求解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再次应用本节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课后巩固、加深理解的教学目的。七、说板书设计:牛顿第三定律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牛顿第三定律:1、文字表述: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三、二力平衡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受力物体力的性质同时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相同同时平衡力同一个相同或不同可不同时(不再是平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