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假期作业答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二语文假期作业答案.doc

高二语文假期作业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衡水市第十三中学高二语文假期作业答案参考答案7月23日1、答案A。B句缺少主语,应删除“对于”;C句“无论干部和群众”,应该把“和”换成“还是”;D句缺少主语,应删除“经过”。2、答案D。A“培养失足青年”搭配不当,删除“和培养”;B两面对一面,删除前面的“否”或将“要”改为“能否”;C“50万朵”不能修饰“花粉”,应该在“50万朵”后面加“花”。3、答案D。A“15日前去汇报”歧义。B自相矛盾,“不可”应去掉。C项词序有误导致搭配不当,前面“从理论和政策上”与后面“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才搭配。4、答案C。A“安排了”“应注意的问题”搭配不当;B“研制”“开发”与“新工艺”“新技术”不搭配;D,“无法演奏”“无法演唱”时间不明确。5、答案A。B两面对一面。C“气愤”的对象出现错误,应在“护林员揭发”的后面加上“的”。D项中“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的对象是“事件”,谓语与宾语不能一一搭配。改成“对……极少数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7月24日1D【辨析】“巧夺天工”是“人工的胜过了天然”,句中“苍山”“洱海”本就是“天然”之物。B“耳濡目染”是“耳听眼见,不知不觉受到影响”。C“灯红酒绿”往往作贬义用,但还有一个不常用的本意是“热闹非凡,人们尽情欢乐”,在此用本意是对的。D“凤毛麟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或事物”是对的。2D【辨析】A、B两项中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多用于贬义,这里感情色彩不协调,C中“首当其冲”是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用在句中和句意不符,D中的“想入非非”也可以当中性词用,可以理解为“一般人的认识力达不到的玄妙境界”,在此是对的。3B【辨析】A中,“莘莘”有“众多”的意思,“学子”指学生,因此“莘莘学子”也就有众多学生的意思。C中,“趋之若鹜”的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去追逐某些东西,它多含贬义。D中,“万人空巷”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这一成语是用来形容盛大的集会或新奇的事物把居民吸引、轰动一时的情景。B中,“孚”有“使人信服”的意思,“不孚众望”是“不使人信服”。4D【辨析】A中,“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望得上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而A句的意思显然是说“赶不上”“比不上”,与“望其项背”的意思正好相反。B项中,成语“处心积虑”的意思是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于贬义。C项中“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当而一无所得”。D项成语“拭目以待”的意思是擦亮眼睛等待,形容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7月25日《小重山》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2.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7月26日1B【解析】A.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C.诛:诛杀,D.弛:松弛。2D【解析】A.代词,代李迪/表祈使,当,可。B.代词,代亡卒/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以何”的倒装,用/用来。D.都是竟然。3C【解析】①说的是李迪有才情,④、⑤与“胆量非凡”无关,删除BD选项,答案选C。4D【解析】A.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5①(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②(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解析】⑴注意“向”、“殆”“过”等词,⑵注意“许”、“然”“壮”等词。【译文】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