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单面板制作本节主要内容一、准备电路图与网络表[U1DIP-16MAX232](GNDE4-2E5-1J1-2U1-15)(NetE1_1E1-1U1-1)(NetE3_1E3-1U1-2)有了电路原理图和相应的网络表后,就可以开始制作电路板了,在开始下一步工作前首先要创建一个PCB文件,这个PCB文件与相应的原理图文件在同一个设计数据库中。二、规划电路板7双击绘制好的下边界,即可弹出如下图所示的【Track】属性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对【Track】的线宽(Width)、层面(Layer)、网络(Net)、起点x轴坐标(Start-X)、起点y轴坐标(Start-Y)、终点x轴坐标(End-X)、终点y轴坐标(End-Y)等属性进行设定,从而进行精确定位并设置所在工作层面和线宽,起点和终点坐标可以通过键盘由用户直接输入。(3)确定电路板其他边界。绘制完电路板下边界后,程序仍处于放置【Track】的命令状态,按照上步的方法依次确定电路板的右边界、上边界和左边界。电路板电气边界4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0,0)、(2000,0)、(2000,1500)、(0,1500)。三、网络表与元件的装入(2)执行菜单命令【Design】/【Add/Remove/Library】或单击PCB浏览器(BrowsePCB)中的按钮,弹出如下图所示的添加/移去元件库对话框。12对话框的各部分设置如下:【查找范围】:确定PCB元件库所在的路径,Protel99自带的PCB元件库在Protel99安装目录下“Library\Pcb”中的3个文件夹中,这3个文件夹分别是“Connectors”、“GenericFootprints”和“IPCFootprints”。Protel99自带的PCB元件库文件类型为设计数据文件(*.ddb),这里选“GenericFootprints”文件夹。【文件类型】:在搜寻选项下的文件列表框中所要的文件,然后用鼠标单击按钮,则选中的文件就会出现在上图中的【SelectedFiles】选框中。这里通过上述方法依次将所需的文件“Advpcb.ddb”、“GeneralIC.ddb”和“Miscellaneous.ddb”添加到【SelectedFiles】选框中。2.利用网络表文件装入网络表和元件单击对话框中的按钮即可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选择网络表文件的对话框,该对话框中默认的文件为当前PCB文件所在设计数据库文件中的所有文本文件。(2)在上图所示的对话框中选中所需的网络表文件“Sheet1.NET”,然后单击按钮,程序开始自动生成相应的网络宏,正确生成所有网络宏之后的对话框如下图所示,所有的网络宏都显示在对话框中,用户还可以对任意一个网络宏进行编辑修改。(3)正确生成网络宏后,单击按钮即可开始装入网络表和元件。装入网络表和元件的PCB图如下图所示四、元件布局【ClusterPlacer】:成组布局方式。这种基于组的元件自动布局方式将根据连接关系将元件划分成组,然后按照几何关系放置元件组。该方式比较适合元件较少的电路。(3)设置元件自动布局参数。在上图所示对话框中设置统计布局方式下的元件自动布局参数。各选项含义如下:(4)设置好元件自动布局参数后,单击对话框中的按钮即可开始元件自动布局。此时状态栏中会显示自动布局的进程。之后系统将回到原来的PCB工作窗口,此时元件已经自动布局在电路板电气边界内,如下图所示。即使是针对同一电路,程序每次执行元件自动布局的结果都是不同的,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满意的布局结果。2.手工调整元件布局25(2)将元件E4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单击元件E4,选中它,同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此时光标变为十字形状,元件被选中,如图所示。移动元件,选中元件后,按住鼠标左键不放,然后拖动鼠标,则被选中的元件会被光标带着移动。将元件移动到所需的位置后,松开鼠标左键即可将元件放置在当前位置,E4移动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3)旋转一个元件。移动元件E4后,还需要调整一下元件的放置方向,单击元件E4,同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此时光标变为十字形状,元件被选中。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按空格键、X键、Y键即可调整元件的放置方向,旋转结果如下图所示。(4)利用上述方法对其他元件的位置和方向进行必要的调整,元件调整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3.元件标注的调整(3)对元件标注的位置、放置方向和属性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编辑后,最终结果如下图所示。五、自动布线33(2)自动布线参数的设置自动布线的参数包括布线层面、走线(Track)的宽度、布线的拐角模式、过孔孔径类型、尺寸等。一经设定,自动布线就会依据这些参数进行。因此,自动布线的成败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参数的设定有关,必须认真考虑。②设置安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