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8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pdf

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后面的答题栏内)1、“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2、以下战役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4、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A《离骚》B《论语》C《道德经》D《孙子兵法》5、2009年5月,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一份申请书,欲将“中国端午节”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诗人()A屈原B老子C孔子D孟子6、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影响最大的是()1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孟获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B北方农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C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8、下列以少胜多战役,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9、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曾统一北方的是()①曹魏②孙吴③前秦④北魏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③④10、沐浴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小明一家成为农业专业户。他的爸爸想要带领全村人民致富。为选择符合本村所在的北方地区自然规律的项目,他想查阅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的我国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正在就读八年级的小明到书店为爸爸购买了这部著作。小明为父亲购买的农学著作是()A《齐民要术》B《水经注》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1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兴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秦→西汉B西汉→东汉C东汉→三国D三国→西晋12、下列人物曾属于秦末农民战争的领袖的是()①陈胜②吴广③张角④刘邦⑤项羽A①②③④⑤B①②C④⑤D①②④⑤13、中国与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最早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行的()A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B丝绸之路C新航路的开辟D郑和下西洋214、历史上为“纸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李冰B张衡C华佗D蔡伦15、下列历史人物在《史记》中不可能有记载的是()①陈胜②项羽③华佗④蔡伦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③16、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A北京周口店B云南元谋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17、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18、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19、王亮同学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B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20、“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材料分析题(21题13分,22题14分,共计27分)321、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材料二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请回答:⑴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反映了“百家争鸣”中的哪家思想?(5分)⑵这一制度最早是由什么时期谁提出的?材料一中开创实践此制度的人物是哪一位?除了材料一所述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