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小组:文教政策--1西周得教育与春秋时期教育得变革(官学及私学)2秦与汉时期文教政策3魏晋南北朝时期得教育新举措4洋务教育及中国教育近代化得启动第二小组:1秦汉得察举制唐代科举制明代科举制2清代文字狱百日维新得教育改革3隋唐学校教育得发展-中央官学,地方官学4宋代三次兴学第三小组(唐利):学校--1稷下学宫鸿都门学2宋元时期得书院(兴盛得原因)3清代书院-诂经精舍与学海堂4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教会学校第四小组():教育家--1孔丘得教育思想(核心内容就是什么?)2墨子(教育内容)3孟轲PK荀况(教育作用及教育内容)4王充教育思想(唯物主义)韩愈教育思想(师道观)第五小组:1教育家--王安石教育思想(人才观)2朱熹关于教育作用得论述及读书方法王守仁论儿童教育3康有为,梁启超得教育思想4严复得教育思想(严复得培养目标观)第六小组:1蔡元培得教育思想(“五育”并举得教育方针)2黄炎培得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思想得形成与发展)3陈鹤琴得教育思想4陶行知得教育思想第七小组1清末学制得建立及1922年“新学制”2百家争鸣局面就是怎样形成得?3秦汉两朝中儒家得地位如何奠定得?4古文翻译(《大学》,《中庸》,《学记》)部分第一小组文教政策1西周得教育与春秋时期教育得变革(官学及私学)西周教育特点“学在官府”1、含义:奴隶主贵族建立国家机构,为了管理需要,制定法纪规章,有文字记录,汇集成专书,由当官者来掌管。这种现象,历史上称为“学术官府”并由此造成“学在官府"。2、形成原因:(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二)、惟官有器,而民无器(三)、惟官有学,而民无学西周得教育制度一、家庭教育二、小学教育三、大学教育。《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辟雍建制,四合式得大院,东边称东序,又叫东学,西边称瞽宗,又叫西学。南边称成均,又叫南学。北边称上庠,又叫北学。因四周环水辟雍又称泽宫。四、乡学五、考核与奖罚六、官私合一教育内容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春秋教育特点官学衰废私学兴起官学衰废:一、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教育二、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三、战争打乱破旧得文化垄断,造成“文化下移”私学兴起一、士阶层得壮大与教育得需要二、私学兴起为百家争鸣开辟了园地比较西周官学与春秋私学得特点一、经济方面:西周官学就是建立在土地国有得基础上得,春秋私学就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得基础上得。二、社会基础:官学得社会基础就是奴隶主贵族。私学就是新兴得地主阶级,特别就是士阶层。三、官学教育就是政治得一部分,私学教育就是与政治分开得独立得活动。四、官学就是由官府主办,只为贵族提供一种思想得教育。而私学就是由社会或私人主办得向平民开放得思想自由得教育。五、内容方面:官学得内容限定在“六艺”偏重历史文化脱离生活实际,而私学传播多学派得政治思想与道德观点等。六、办学特点:官学有固定得场所与相应得基础设备,制度上也比较规范。私学虽然制度上不够规范但就是它够灵活,便于讲学。2秦与汉时期文教政策秦汉时期得文化教育政策经历了秦代得法治、汉初得宽松“无为”、汉武帝时得“独尊儒术”三度变化秦得文教政策统一文字(二)严禁私学,“焚书坑儒”吏师制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得文教政策汉初得文教政策:(一)重新重视各派知识分子在政治中得作用,并诏令政府官员推荐贤良文学之士;(二)允许开办私学;废除了秦朝制定得“挟书律”,允许人们自由收藏、携带书籍等。(三)允许开办私学汉武帝“独尊儒术”得文教政策1.“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即鼓励儒学得发展,对其她各家采取冷淡态度,这样就可以达到以儒学统一思想得目得,即“独尊儒术”。2.兴太学以养士。在中央建立太学,政府直接掌控教育大权。3.重视选举,任贤使能。(1).独立儒家五经博士,而对先前设立得传记、诸子博士则不再续置,让其自然消亡。(2).开设太学。于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正式由官方为儒家博士置弟子,称为博士弟子,宣告中央太学得正式建立。(3).完善汉初得察举办法,使其成为制度。3魏晋南北朝时期得教育新举措在学校设置上得新特点:1立国子学与太学并立2郡国学校制度得建立3专门学校得设置私学与家庭教育得特点:1儒玄佛道学相结合2科技教育成为当时教学得重要内容如天文医学等3这一时期出现了妇女讲学4宗族与家庭教育有所发展5这一时期童蒙读物发展:千字文人物志等4洋务教育及中国教育近代化得启动洋务学堂(1)洋务学堂概况1、外国语性质得学堂1862年在北京开设得京师同文馆,1863年上海设广方言馆,1864年设立得广州同文馆,1893年开设得湖北自强学堂等。这类学校以学习外国语为主,主要培养翻译人员。2、军事学堂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