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学前教育史试题(A)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______。2、古代最为流行的三部儿童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和《______》,简称三、百、千。3、、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______"。4、、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____,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5、、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______》。6、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______》中。7、《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_____。8、______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HYPERLINK"http://action.vogate.com/click/click.php?ads_id=695&site_id=6235007045036910&click=1&url=http%3A//www.newlandsh.com&v=0&k=%u5730%u4F4D&s=http%3A//www.fjedu.com/teacher/200607/65342.html&rn=20950"\o"慢城主义@Vogate.com"\t"_blank"地位。9、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____。10、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精神就是"生活即教育"、"______即课程"。11、民国初年,蒙养园附设于小学、______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12、______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公养'、'公育'制度。13、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上。14、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军国民教育、______、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5、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年2月颁布《______》,这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______。()a、三少;b、三公;c、三母;d、三太2、南宋理学家______重视《须知》、《学则》等教育形式的作用,认为这种方法有利于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a、颜之推;b、王守仁;c、朱熹;d、贾谊3、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是______。()A、王守仁;B、颜之推;C、顾炎武;D、朱熹4、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历史知识性的蒙书是唐人李瀚撰写的《______》。()a、蒙求;b、三字经;c、急就篇;d、千字文5、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制度,用______来训练儿童的执教者(母亲或保姆)。()a、幼稚园保育知识;b、幼稚园教养知识;c、封建纲常名教;d、近代幼儿教育知识6、清末民初,______式幼稚教育虽然呆板但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在中国影响最深。()a、日本;b、德国;c、欧美;d、教会7、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是1927年由陶行知创办的______幼稚园。()a、南京鼓楼;b、南京燕子矶;c、南京高师附属小学;d、厦门集美8、我国老区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______的下州区下州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a、江西瑞金;b、陕西延安;c、河北阜平;d、皖南9、我国教育家______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a、陶行知;b、陈鹤琴;c、张宗麟;d、张雪门10、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运用______培养幼教师资。()a、小先生制;b、艺友制;c、五指活动;d、行为课程。11、1923年,______在南京创设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即南京鼓楼幼儿园。()a、陈鹤琴;b、陶行知;c、蔡元培;d、梁启超12、1903年______的成立,是我国设立幼儿教育机构之始。()A、京师第一蒙养院;B、上海务本女塾附设幼稚舍;C、湖南蒙养院;D、湖北省立幼稚园13、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_____。()A、蒙养园;B、幼儿园;C、幼稚院;D、幼稚园14、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的是______。()A、促进全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加强国际友谊;C、奴化中国人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D、传播基督精神;15、1927年,在______领导下,南京郊区燕子矶、晓庄、和平门、迈皋桥等地先后创办了我国第一批乡村幼儿园。()A、陈鹤琴;B、陶行知;C、蔡元培;D、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