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博士学位论文免匿名外审申请尊敬的院领导:我是经济学院2006级博士研究生骆永民,财政学专业,师从樊丽明教授,博士论文题目是《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研究》,现申请免匿名外审,恳请学院领导批准!在导师樊丽明教授的严格指导下,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完成与博士论文相关的CSSCI论文6篇,这6篇文章及与博士论文相关章节情况如下:1.骆永民、樊丽明:《农村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及农民满意度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12期。此文是对山东省44个行政村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形成的调查报告,该调查由樊丽明教授主持的课题组开展。此文系统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和农民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此文与博士论文第四章、第五章的诸多内容相关。在第四章描述城乡基础设施差距中(主要集中在直接边际福利非均等分析部分)论文使用了这次报告总结的一些内容。第五章描述城乡基础设施差距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城乡基础设施维护力度差距的实证分析中)时,也使用了此文的部分内容。2.骆永民:《分工视角下的公共支出及其功能的实现》,《财经论丛》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此文通过一个静态的一般均衡模型,讨论了公共支出所形成的种种基础设施,对分工以及居民福利的作用力问题。该文的主体思路是,公共支出所形成的种种基础设施可通过三种方式作用于居民福利。前两种方式是提高生产能力、提高交易效率,并最终反映到消费上,形成居民福利。第三种方式是直接被居民消费而形成福利。在博士论文中,将前两种作用进行了合并,称之为对居民的间接福利作用,第三种称为对居民的直接福利作用。以此为基础,博士论文形成了对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基本要求:间接边际福利和直接边际福利的均等化。所以此文是形成博士论文主体思想的源头。具体内容上,主要反映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此文和博士论文的文献综述也有关联,博士论文中关于基础设施和居民福利关系的文献综述中介绍了这篇文章。3.骆永民:《公共物品、分工演进与经济增长》,《财经研究》2008年第5期。此文主要使用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公共物品对福利(文中称人均真实收入,是经济增长的目标变量)的作用方式和资源分配优化问题。这和博士论文第三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相关,博士论文第三章中的内生增长模型将该论文中的模型拆分成城乡两部分,相应数值模拟所采用的数字集思路也来自此文。此外,本文的文献综述对形成博士论文的文献综述贡献较大(基础设施与居民福利关系的理论分析部分文献综述,来自于对这篇文章文献综述的一个扩展)。4.骆永民:《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公共物品提供机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7期。此文主要分析了提供公共物品的最优机制问题,并指出应当依照最节省交易成本的方式划定不同公共物品的提供机制。此文和博士论文的第八章相关。在第八章中讨论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过程中,认为应当努力改善基础设施的提供机制,而此提供机制的形成,最终要遵循交易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另外,博士论文中文献综述在介绍基础设施提供机制时,也介绍了这篇文章。此文总结的文献综述,也出现在了博士论文的文献综述中(即文献综述中关于基础设施供给主体选择的部分)。5.骆永民:《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效率影响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10期。此文主要分析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放权对地方政府效率的影响力。而这里的地方政府效率,正是采用了地方基础设施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使用数据包络分析而得到的,此文和第八章、第五章有关。博士论文中的第八章指出,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还是农村基础设施,都应当以地方政府的管理为主,此文为这一结论的得出提供了很好的证据,故而第八章中使用了该文的结论。另外,此文和第五章的城乡基础设施建造效率差距的估计也相关。第五章中描述的城乡基础设施建造效率指标,其数据的选取方式以及计算方法,均和此文计算政府效率的方法一致。6.骆永民:《财政分权、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财贸研究》,2008年第3期。此文主要使用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来说明财政分权会导致地方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而带来经济增长,但基础设施是具有较强外部性和网络性的公共品,故而具有空间溢出作用,该文更是使用了空间计量模型来验证这种空间溢出作用。此文和博士论文的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六章相关。第一章讨论基础设施的特性时,指出基础设施具有外部性和网络性特征,即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基础设施的这些特征描述就来自于这篇文章。第二章文献综述中国外实证研究部分关于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果的文献总结,也是来自于这篇文章的文献综述部分。第四章讨论城乡间接边际福利非均等情况以及第六章讨论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带来的种种经济效应时,也是依据了这篇文章中“基础设施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的基本结论,而采用了空间计量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