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指南2022要点摘要:目前肿瘤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健康威胁,对社会及患者造成很大的负担。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肿瘤可以采用微创治疗,不仅对患者的创伤更小,而且经济负担更低,更有利于患者治疗后回归社会,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更倾向于采用微创治疗。微创治疗的技术种类繁多,新技术不断涌现,不仅患者面临选择困难,肿瘤专科医师也无法全面掌握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本指南旨在对目前临床较常用的各类微创技术进行汇总,以指导临床医师为患者采用最恰当的治疗方法。1肿瘤微创治疗概述根据全球癌症流行病学数据库GLOBOCAN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范围内约有1930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及近1000万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是发病率前6位的恶性肿瘤,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预计在2040年全球癌症负担会增长到2840万例,相较于2020年增长47%,发展中国家(64%~95%)的癌症负担增长会较发达国家(32%~56%)更重。在中国,2020年有4568754例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有3002899例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为67340309人年。与英国和美国相比,中国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发病率低,但癌症相关死亡率及DALY率高。由于恶性肿瘤的发病具有前述趋势和特点,中国因肿瘤带来的医疗和经济负担仍然巨大。此外,目前中国恶性肿瘤诊断时仍以中晚期居多,仍需要结合各种医疗技术,包括各种新型治疗技术,以制订完备的综合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中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为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在考虑到恶性肿瘤患者耐受性的前提下,结合各肿瘤最新治疗指南,以延长恶性肿瘤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为目的,兼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诊断治疗过程中的成本效益,从而为其制订最优的治疗方案。通常来说,恶性肿瘤的治疗需遵循局部处理和全身治疗并重的原则、分期治疗的原则、个体化治疗的原则、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重的原则、治疗方式和医疗技术不断求证更新的原则、中西医并重的原则、成本与效果并重的原则。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医学对治疗后生活质量的重视,微创理念也应运而生。依据肿瘤的具体种类、分期不同,除手术、放疗、化疗3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外,还需综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对于一些早期实体肿瘤(如部分早期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以根治为目的且创伤更小的内镜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和认可,并逐渐写入一些恶性肿瘤的治疗指南中。对于一些晚期肿瘤,如临床遇到胆管癌合并胆总管梗阻、部分无根治性手术时机的肝癌、有手术指征的胃肠道原发肿瘤但合并远处寡转移灶等情况时,诸如内镜下支架置入术、介入治疗、射频或冷冻消融、瘤内注射等微创方式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临床中,尽管这些方法可能不会带来远期生存获益,但在挽救手术、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临床实践中对微创技术应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具有科学性的临床实践指南的指导、新型微创技术或设备的不成熟性、各地医疗环境和条件的不均一性等都可能对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微创治疗在临床中的推广造成困难。2肿瘤介入治疗2.1简介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MRI、超声等]的引导下进行的一种微创治疗。介入治疗分为血管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即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仅在皮肤上做几毫米的微小孔道,或经人体原有的腔道,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或其他介入器械到达病灶局部进行治疗或明确诊断。本文介绍的介入治疗特指血管介入治疗。由于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和疗效确切的特点,其已成为肿瘤治疗中继内科治疗、外科治疗、放疗之后的第四大支柱疗法。肿瘤介入治疗方法可分为:经动脉栓塞术(TAE)、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动脉灌注化疗(TAI)、经动脉放疗栓塞术(TARE)等。TAE是指从血管内将肿瘤或组织异常部分的血液供应阻断的过程,即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导管插入并引导到肿瘤或异常组织附近的动脉中,再注射明胶海绵或其他颗粒栓塞剂,从而阻塞动脉并阻止血液流向肿瘤或异常组织。TACE包括传统的TACE(cTACE)和载药微球TACE(D-TACE)。TAI是一种局部化疗方法,其中化疗药物通过靶血管直接注射到肿瘤血管中。TARE是基于钇-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