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扶余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葫芦****io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扶余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吉林省扶余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扶余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提出,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这是基于科学的中国理论①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②源于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追问和思考③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用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而不是在强调中国理论的产生,①不符合题意。②:中国理论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但是与材料强调的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的内容不符,②不符合题意。③:习近平嘱咐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是因为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③正确。④: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能有效的指导社会主义建设,④正确。故本题选D。2.中国式陋习是指存在于中国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如随意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不排队等现象。有人认为,这些行为正确与否,取决于人们的目的。下列与此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B.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C.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D.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答案】D【解析】【详解】A:“这些行为正确与否,取决于人们的目的”材料中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属于唯物论观点,不符合题意。B:“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不符合题意。C:“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不符合题意。D:“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眼睛睁开,花就开了,眼睛闭上,花就谢了。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客观唯心主义论题古希腊的柏拉图认识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中国宋代的朱熹主张“理在事先”“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在这里”德国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的产物d.e.f.程颐:“有理则有气”“有理面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主观唯心主义论题中国宋代的陆九渊认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中国明代的王守仁认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认为“心即是天”,“心者,天地万物之主”。奥地利的马赫认为“物是感觉的符合”。风吹动的旗是唯物的,旗飘动才有风颠倒因果是形而上学,是你们两个的心在动是唯心主义。3.“藏医药浴法”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五源”生命观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②“五源”生命观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③“藏医药浴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④“藏医药浴法”改变了生命运动的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发明了“藏医药浴法”,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的,①正确。②:“藏医药浴法”只是一种养生方法,无法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②错误。③:“藏医药浴法”是针对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因此有非常好的实践指导价值,③正确。④: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变,④错误。故本题选B。4.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宇宙中存在一种神秘而不可见的物质把星系连成一片,构成星系团,科学家把这种神秘物质称为“暗物质”。虽然直到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暗物质”信号被探测到,但科学家通过观测它如何影响普通物质,并模拟它的引力效应,还是对它有了一些了解。这佐证了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意识能够反映物质③思维能够改造客观世界④存在是世界的本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科学家通过观测它如何影响普通物质,并模拟它的引力效应,还是对暗物质有了一些了解,说明人们可以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确。②:科学家对暗物质有了一定的了解,证明了思维能够正确的反映物质,②正确。③:思维不能改在客观世界,必须要通过实践活动,③错误。④:材料强调的是认识世界,而非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2、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