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南京条约》签字仪式你能用一两个词概括旧中国外交的特点吗?2008年中国建交国已达170个深圳新闻网讯2008年版《中国外交》白皮书披露,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经同世界1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300个国际条约。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数字啊,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目是17个,如今的数字正好是当年的整整10倍!知识结构两大阵营对峙一、50s的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正好出席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出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建国初的外交:与苏联的建交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②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对中国: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5.成就③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万隆十项原则的产生。图为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特点:影响:1.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①“一边倒”②“一大片”③“另起炉灶”④“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945年,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971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在联合国潇洒的大笑二、70s的外交二、70s的中国外交①中美关系的彻底破裂:朝鲜战争②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改善:③1970年,毛泽东接见斯诺夫妇④1971年,乒乓外交:以民促官⑤1972年,尼克松访华——《联合声明》⑥1978年《建交公报》,1979年正式建交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基辛格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克松。2001年10月21日,江泽民主席在上海科技馆迎接美国总统布什。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1)原因:(2)过程:(3)影响: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尼克松作出这种预测是基于A.苏联东欧国家支持中国B.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C.美国霸权地位江河日下D.欧洲国家日益走向联合7.“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周恩来)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尼克松回忆录》)。美国总统尼克松“伸手”的原因是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B.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C.认识到美国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必要性D.主张建立和平相处的国际关系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其中,结束的那个“时代”最大的特点是A.隔绝和对峙B.打破坚冰,走向建交C.双边关系全面发展D.曲折中前进①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②多边经济领域取成就③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会议主席卡迈勒击槌通过中国入世。90年代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APEC)示意图2001年10月,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