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现象基础知识手册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靠近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真空中不能传声D.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答案:C解析: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A错误;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靠近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B错误;1C.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当空气抽完后声音也消失,即真空中不能传声,故C正确;D.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C。2、《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让我们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对于诗词中物理知识的解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水浅”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B.“霜叶红于二月花”中“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到客船”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答案:B解析:A.“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池底反射的光线射出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池底的像位置偏高,感觉水浅。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霜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符合题意;C.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钟声到客船”说明空气能够传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用筷子和湿碎布做一个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一个“哨子”,吹哨时()A.空气柱振动发声B.上下推拉活塞,响度发生改变C.改变吹哨的力度,音调发生改变D.换不同的人吹哨,音色发生改变答案:A2解析: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哨音是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故A符合题意;B.上下推拉活塞时,改变了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音调发生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C.改变吹哨的力度,改变了空气柱振动的幅度,响度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D.音色是由振动体的材料或结构决定的,换人吹,振动体还是空气柱,没有发生改变,音色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对晓理说“请小声讨论,不要影响其他组同学讨论。”这是提醒晓理要控制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答案:C解析:“请小声讨论,不要影响其他组同学讨论。”是指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要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5、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D.“真金不怕火来炼”——火焰的温度一般小于金的熔点3答案:D解析:A.“潭清疑水浅”,是水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人逆着光看去,看到好像水边浅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说话声音大,即响度大,故C错误;D.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故D正确。故选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