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梅雪****6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docx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精选10篇)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篇1【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虽然除了“惯性与质量”这一问题没有专门学习外,关于本节其他的知识都有了大致地了解,但是他们只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总是错的,只知道伽利略做了个理想实验就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首先应该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纠正一些片面、不恰当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其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再现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伽利略伟大的科学方法和思维历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几位科学家们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2、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理解,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惯性,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教育2、通过对分组实验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3、通过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发现牛顿第一定律历史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客观公正评价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1、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2、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教学难点】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和理想实验的正确理解【教学用具】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入境播放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引体验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采用不同的方式推动小车,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2、引导学生思考小球上升高度和运动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3、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影响小球上升高度和运动距离的外在因素4、组织学生演示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学生分组实验,体验实验过程,分析总结实验现象的原因积极思考,大胆猜测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力和运动的关系通过学生的猜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科学的精神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通过对设计方案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阅读教学,思考笛卡儿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分组讨论,思考问题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思考问题,列举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对科学家研究过程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对惯性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训练达标引导学生利用惯性的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怎样才能把一个较轻的泡沫小球扔到天花板上?2、利用什么方法将混杂在一起的米粒和碎纸片分离开来?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完成实验任务,思考如何利用惯性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3、惯性及其应用回顾本节课探究过程以及所学到的知识。回顾知识,加深印象,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阶段反思的习惯。拓展延伸一个在日本的旅游者,想来中国.他设想将自己悬挂在空中的大气球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只要在空中停留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中国,您认为这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积极思考,课后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板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4.1牛顿第一定律1、力和运动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牛顿2、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2)意义3、惯性及其应用教学设计说明1、教学目标从学科、教学单元方面来看,这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力和运动之后,探究力和运动关系的第一节课,在整册书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从力和运动最简单的关系入手,探索不受力时物体的状态,从而为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埋下了隐形的翅膀!从学生基础方面来看,这节课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但是初高中的教学目标是完全不同的。初中学习这节课时,只是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能够用惯性的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例。而高中教学时要求学生不仅知道定律的内容,还要知道内容得出的过程,科学家们的研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片面到全面的艰苦的过程,从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精神的培养。教学中,一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都是有效的(摘自《学习的本质》)。课题教学的开始,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又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猜想——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