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四单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建英****66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四单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eq\a\vs4\al(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方针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②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③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2.改革内容(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②主要特征:包产到户。③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2)发展乡镇企业:①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责任制基本建立,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②实质:产业结构的调整。③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二、国有企业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3.过程(1)试点时期:1978-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试点时期。(2)全面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3)进一步深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2)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指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发展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1.读下图,思考: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从中国对内视角来看,怎样理解:“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理解: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它与农业合作化之前的土地所有权不同,农业合作化之前的土地属于私有土地。3.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是管理经济的两种不同手段,在经济管理中二者可以配套实施。主题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史料]材料一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材料二“包产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政策的失误。(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示:(1)1958年开始在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2)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析重点]全面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实行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主要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3)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4)积极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