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看懂体检报告说明检查项目身高、体重血压高血压知识及保健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俗称血色素)及血小板数量等。白细胞:正常值是4000-10000个。全身各部位感染性疾病,可以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增高,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分类中占的比例最高50-70%,主要起吞噬杀灭细菌作用,白细胞降低:多见于病毒感染、建议复查,长期明显减少可见于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放射线的影响,使白细胞总数降低及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疾病,建议定期复查。女多于男红细胞: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可以出现相对地增多,在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多尿、长期不能进食者;因缺氧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参考值女性3.5~5.0×1012;男性4.0~5.5×1012。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同步进行,其增高与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相同。正常值男性约120-160克,女性约110-150克血小板:当我们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起到止血作用。正常情况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10-30万个。当血小板低于正常值可能会有出血倾向;血小板过多也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白血病等。血小板减低可见于某些生理状态,如女性月经期。长期明显减低可见于全身性出血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脾功能亢进、白血病等。检查项目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正常<40u/L,增高见于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等;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所致肝脏淤血,药物影响等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对肝脏的检查是腹部B超检查的重点部位之一,通过对近几年的检查结果统计来看,患有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基本上是35岁以上居多,但青年人中也不少见,男性多于女性。被称为“破坏肝功能的头号杀手”的脂肪肝应引起重视,如果不积极治疗,很可能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严重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它还会增加“三高”疾病和冠心病、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这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使患者寿命缩短4—10年。对于脂肪肝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脂肪肝这类富贵病已经为我们敲响了健康的警钟。乙肝两对半肾功能检查血肌酐(Cr)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正常值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血肌酐增高常见于:肾脏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尤其是慢性肾炎者,Cr越高,预后越差。其他如休克、心力衰竭、失血、脱水。当体检查出血肌酐高于正常时,千万不要忽视,咨询医生,使其能够结合病史及其他化验检查,做出准确的分析诊断,以明确病因,及早治疗。血糖、血酯检查空腹血糖检测是最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程度的主要指标。正常为3.9~6.1毫摩尔/升。目前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糖尿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体检检出率也是很高的,达到17%以上,除了确诊糖尿病的职工外有相当一部分职工不知道自己血糖增高,是通过参加体检后查出来的。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以2型最常见,占90%以上。典型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得了糖尿病要坚持服药治疗,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目标是把血糖长期稳定的控制在正常范围,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总胆固醇(TC):正常值<5.20mmol/L(200mg/dl)。当血液中胆固醇过高时,就容易沉积在动脉壁上,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甘油三酯(TG):正常值<1.7mmol/L(150mg/dl)。含量过高,可使凝血倾向增高,血栓形成可能性增大,促使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还可导致脂肪肝及肥胖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值>0.91mmol/L(35mg/dl)。对低密度脂蛋白有分解代谢作用,并可将周围组织细胞中的胆固醇运输到肝脏,再由肝细胞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除体外。所以,常被称为“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值<3.12mmol/L(120mg/dl):其过高是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常被称为“坏”胆固醇。血脂异常被称作“静悄悄的杀手”。临床症状不明显,不